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谢玲娜
[导读]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家乡的感情
        谢玲娜
        广东省汕头市蓝田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家乡的感情,提高道德性格成为现代教师教学的焦点。因此,现代教师应执教某些科目,有效地整合学生对家庭和国家的感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方位发展。以包含很多传统文化的中学历史为例,是培养学生国内外感情的有效素材。对现代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庭和国家感情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将致力于探索中学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国内外情怀的教育战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情怀;培养;
前言:
        中国是一个由56个不同民族组成的伟大国家,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中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内忧外患,但仍然屹立不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人民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也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家国情怀,充分挖掘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家国情怀”,就是主体认可共同体,促进共同体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社区意识和善良;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养,重视家庭,关爱世界。它不仅与传统的孝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地方观念、服务大众有关,而且超越了这些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意义: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个体基于最初的血缘关系或地理关系形成的对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表现为个体成员对家庭和宗族的身心依恋,对故土和山川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家园和民族的责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家国情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家国情怀是家国一体在灵魂上的情感共识。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是缩小的国家,而国家是放大的家。“如果国家不存在,家会怎么依附?”家庭与国家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国家生存息息相关。每当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就是家国情怀流露的时候。无数中国儿女为了救国救民,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慷慨解囊。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是传统文人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话语形式表现出来。在过去两个世纪驱逐外来侵略、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家国情怀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家国情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家国一体意识,强化对家国的认同感;有利于引导学生着眼于祖国和世界,将个人理想追求和国家命运维系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以人为本”、“天下为公”的优良传统,增强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教室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教师要打破以前教学的枷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创造教育状况,培养学生的家庭和国家感情。在特定的教育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及其他现代设备的帮助下为学生播放音频及视频,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学习和讨论,让学生认真思考,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增加对家庭和国家的感情。以新人民教育厅八年级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为例,在说明八强联军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教师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八强联军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胜利后侮辱国家的条约系列,从而引起学生的愤怒。然后在团体学习,讨论八强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带来的影响,以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国家的感情,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国家的伟大,促进增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与时俱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时俱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关注实践热点,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新人民教育版八年级历史教材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解“民族团结”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丰富的历史活动,走进历史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为了培养家庭和国家的学生的感情,教师应该进行丰富的历史活动。新课程改革深化,促进学生发展,尊重学生课堂状况,为学生主体作用提供完整的角色,已成为现代教师的教育共识,教师应从过去转变主导地位,成为课堂指南。总之,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教育课上进行尽可能丰富的历史活动,以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输入历史,为学生创造舒适和谐的教育环境。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进行“5分钟讲故事”和其他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活动。学生也可以组织在课堂上看历史纪录片。学生们还可以组织课后参观当地遗址。以新人民教育第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为例,在说明“洋务运动”时,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使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适应舞台戏剧,让学生个人解读和感受历史。此外,各活动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爱国心,促进成长和发展,应组织学生评价、总结和交流彼此的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初衷,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辛金红。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家国情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3)。
[2] 林永彪。要理直气壮加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育: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4)
[3] 朱文琪。指向深度学习的核心素养校本评价:以历史学科蕴含的家国情怀为例[J].历史教学,2017(11)
[4]陆萍.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D]. 2019.12
[5]张浩.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9, 000(001):P.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