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探讨生物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杜小丽
[导读] 举例分析四道高考试题,提出生物选择题备考可以通过抓住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创设问题情境
        杜小丽
        临武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郴州) 424300
        摘要:举例分析四道高考试题,提出生物选择题备考可以通过抓住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科学思维;掌握变量控制,开展科学探究;关注前沿热点,强化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试题 核心素养 备考策略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更是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方法。高考试题的命制更是这一育人观念的集中体现。通过高考真题学习高考命题导向,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推进能力提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
        1抓住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
        1.1例1(2018年全国Ⅰ卷,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解题思路:从题干可以看出本题是以“生物膜”这一核心概念构建的知识系统中,细节化考查了叶绿体膜、溶酶体膜、核膜、线粒体膜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突出了“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生命观念。
        1.2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是学科教学的中心,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1]。
        2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科学思维
        2.1例2(2018年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C)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解题思路:本题以细菌的培养、变异为背景,实质是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这一道题审题时要将题干的生物学现象与已有的生物学规律牵线搭桥,迁移过来,通过比较、归纳、推理和建模,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正是科学思维训练的典型例子。
        2.2科学思维包括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在备考中,教师要意识到解题过程就是学生知识和思维重新建构的过程,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深度思考。


        3掌握变量控制,开展科学探究
        3.1例3(2017年全国Ⅰ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解题思路: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植物激素(CTK,ABA)的作用,运用对照原则、正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3.2科学探究包括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1]。高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多以对照实验为载体,对照实验设置的核心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审题是时先从题干的实验目的、假设、步骤中寻找自变量。再看题干如何改变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检测因变量,理清实验思路。如此类题中,图表往往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直观展现形式,掌握一般解题方法,可有效避免信息遗漏,有利于顺利解题。
        4关注前沿热点,强化社会责任
        4.1例4(2020年全国Ⅰ卷,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解题思路: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不能在餐具上增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COVI-19,使用正确的消杀方法,有效防控疫情传播。
        4.2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1]。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今年的焦点问题之一,COVID-19相关知识学习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防控疫情都具有重要意义。COVID-19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衣壳、RNA和包膜等组成。COVID-19作为一种呼吸道病毒,也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所以最有效的防控方法就是不聚集、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多锻炼。在疫情发生时,不传谣,不信谣,学习正确的防疫知识,积极配合、主动宣传,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高考试卷中选择题考查面广、类型多样,有效的复习备考可将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集团化、解题思路最优化、思维角度发散化。随着新课程和新高考的推进,从核心素养的各个角度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这将是高中生物学科备考的重要方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飞雄李雅轩普通遗传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