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陈建红
[导读] 我自参加自治区骨干班主任培训以来,积极探索养成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陈建红
        新疆呼图壁县第四小学,新疆呼图壁县 831200
        我自参加自治区骨干班主任培训以来,积极探索养成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收获颇丰,本文就深入养成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作一探讨性研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养成教育教师要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重要的使命,要求每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谈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二、将养成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课前预习习惯
        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改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抓好这一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顸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一方面初步了解课文的概况,对课文摸着了底。学生运用记忆、知识、技能,从中解决了新教材中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又能有针对地在课堂上解决在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突出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学生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得到反复的训练,自学习惯得到培养和形成。对于预习的方法,教师平时应该进行指导,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
        (二)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比如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加强坐姿及握笔姿势的训练等等。
        三、养成教育要讲究方法,注意个体差异性。
        1、对待学习、品行都较好的优等生
        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于这类学生除了经常性的表扬之外,还应发现他们自身的不足。找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进步。比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上课也积极发言、作业写得又干净又整洁,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他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有的同学有困难了,躲在一侧袖手旁观,做值日时拈轻怕重。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让他改掉这种不良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采取了与他通过交流谈心的办法,渐渐地,他的这些不良习惯改了不少,与同学相处得也较以前融洽了。
        2、对于学习、品行一般的中等生
        这部分学生在班里是容易被忽视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扬长处、改正不足,在闪光点发扬的同时,缺点也自然纠正了,从而进步了,通过老师的帮助、努力,中等生是能树立信心与优等生比赛的,甚至超过他们。
        3、鼓励后进生,用人格影响教育他们
        后进生管理转化工作的好坏制约着养成教育工作的成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个性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后进生往往表现为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意志,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因此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习惯;(2)培养积极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3)培养一丝不苟的作业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步骤清楚等好习惯,让学生思维到位,全力参与学习。我们班有一位学生,语文成绩较差,平时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为了鼓励他,我让她做语文小组长,她当选后,与以前判若两人,组长当得很出色,上课时那种求知若渴的眼神让老师大为吃惊。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来没当过组长,也一向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现在,真的当上了组长,使我增加了自信,我会干得更让老师满意。请大家相信我。”语文成绩也有了奇迹般地提高。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是您给了我勇气,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会努力的。”
        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 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养成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心目中做个好榜样,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老师。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是两元人格的现予纠正,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对孩子养成教育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教师应通过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 的环境。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好《守则》和《规范》,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晚饭后读书半小时等等,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是不可缺少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感受遵纪守法对成长的重要。因此,学校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德。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公共场所进行大扫除和做义务劳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工作,让学生从以往简单、空洞的说教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养成了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在家里主动分担家务,帮助父母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的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的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许多同学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扔果皮纸屑;为什么许多同学在学校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要轻声漫步的行走,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放学回家自觉战队、不乱打闹拥挤……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道德习惯之上的。
        
        
作者简介:陈建红,女,汉族(1979.9--),新疆呼图壁县人,大专,教师,主要从事:家校合作,共育英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