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用语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蔡旭霞
[导读] 化学实验中的表述问题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记忆问题
        蔡旭霞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中心学校  湖北省洪湖市  433200
        
        摘要:化学实验中的表述问题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记忆问题,它应该是一个智育问题,是一个培养严谨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实验现象的表述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描述  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叙述 准确  严谨  简洁而清楚  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特别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在中考中也有许多试题涉及语言的表述,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失分较多。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失分,很容易将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规范当作死知识,要求学生背诵,以求一劳永逸。我也曾这样做过。虽然要求学生记忆必不可少,但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化学实验中的表述问题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记忆问题,它应该是一个智育问题,是一个培养严谨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智育的培养时曾说: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学生智力的得法的、有头脑的培养者。只有当教师把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量的扩充当做发展认识和创造力以及喜好钻研的灵活思考能力的一种手段的情况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智育。
        作为教师,应牢固确立这样的理念:平凡或者巧妙的教育教学,要努力指向使学生产生并稳固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初中化学语言表述的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注入原动力。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的语言表述上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实验现象的表述
        首先,教材上并没有直接给出各个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而是需要通过学生观察描述,然后师生共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关于描述什么,怎么描述是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表达并给予正确指导。第一、注意描述的顺序,从反应前、反应中到反应后,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这个描述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学生首先看到的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过程中伴随“放出大量的热”,最后才发现“生成黑色固体”。描述的顺序既体现了观察者观察实验的顺序,也体现了化学变化的逻辑顺序。第二、指导学生从物质的形态、外观以及能量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或者换一句话说,要求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全面描述,要体现观察者观察之仔细,观察之全面。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描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就从看到的、感触到的和闻到的三个方面描述了反应过程中的变化现象。第三、教师需强调实验现象的描述要充分体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夸大,不臆想,不凭空捏造。同时要注意描述的精准。如:“火星四射”“耀眼白光”“微弱的淡蓝色”“明亮的蓝紫色”等等,让学生体会其描述的客观与准确。另外,还需学生区分烟与雾,光与烟的区别,让学生体会“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与“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石蕊遇酸变红”和“石蕊使酸变红”的区别。
        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逐步养成敏于观察,善于表达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描述
        在实验基本操作描述的教学中教师依然不要错过这个培养学生严谨思维和准确表达的绝佳机会。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述与参考书上的表述进行对比,如:“试管夹夹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与“试管夹夹在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与“试管向下倾斜”;“先预热再用外焰集中加热”与“先预热再加热”等,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意义上的差异,从而认识到自己表达的不准确甚至错误。再如:正确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的操作: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最低处不可掉,另外“水平”不可表达为“相平”,因为最低处是个点,视线是一条线,一条线与一个点如何相平呢?这是个数学逻辑问题。
        只有语言科学,才能体现知识的科学。应用词贴切、句法正确、语意准确的表述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和严谨的思维。语言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锻炼,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便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养成马马虎虎的习惯。
        三、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叙述
        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叙述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操作的正确是实验成功关键,而正确的操作过程是以弄清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为基础的,所以操作过程的叙述也就充分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比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的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后,其操作是这样表述的: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详细、简洁,清楚地表述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再如:实验4-3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这是一个对照实验,表述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实验操作的详细过程,还通过两个“等量”充分体现了实验变量的控制为唯一,即软硬度不同的水。
        再如:实验10-1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这是一个多组实验的范例,在此先被分成两组,然后再分组进行滴加指示剂,把一个看似复杂的实验三言两语表述的清楚明白。
        上面三个实验无论哪一个,无不是按操作顺序进行描述,但想描述得既简洁又清楚,既科学又严谨,还需在教学中进行有意识地训练。
        虽然语言表达能力不属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其学科性质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我的理解:这种启蒙性不光是对化学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启蒙,也不光是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启蒙,应该包括对化学实验表达的启蒙。另外,新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能力中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和交流与讨论的目标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要求学生能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明确表述;要求学生能对对实验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
         
        化学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但当今社会光有动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今的世界是一个科技全球化的世界,科技的进步需要同专业人员共同的努力与协作,探究成果的交流与讨论必不可少。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卷327页--330页
余训明 何传忠《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理论、方法、艺术》知识出版社422页--429页
熊生贵等《新课程:生命课堂的延伸》四川大学出版社73页--76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姓名:蔡旭霞
单位信息: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中心学校
出生年月:1974-01
籍贯:湖北洪湖
学历:大学本科
通讯地址: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中心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