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
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提高学生史料辨析能力十分重要。本文简要分析材料解析题中的史料特点,在阐述培养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历史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具体的培养策略,以促进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史料辨析能力;高中历史;培养对策
一、材料辨析题中的史料——培养史料辨析能力的重要性
“史料”包括传统教学中常见的实物材料以及以文字、图片、示意图、表格等形式呈现的书面材料,此外还包括口头材料以及信息技术兴起以后形成的多媒体音像材料。高中生接触较多的史料多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出现。随着新课标对学生历史知识应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史料辨析能力越来越成为考核要点。
二、培养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原则
一是注重启发。教师应精心设计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史料,加强对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方法指导。在历史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调整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热情的同时不至于让学生畏难而退。
二是循序渐进。高中历史教材和试卷中的史料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这两大类。教师在引用史料进行讲课的时候,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先文字,后图片”,并注意史料的广度和深度,以实现有效的梯度学习。
三是适当补充。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时仅引用岳麓版教材中的史料,将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不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应对陌生的史料。为此,教师应跳出教材的框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补充相关的史料,并结合实际在题目的基础上补充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一)以学定教,强化辨析技能训练
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是培养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关键,教师应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充分重视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个性、成长需要和潜能发展等特点,循序渐进地实行辨析技能的训练。
例如,我在讲到必修二的《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课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时,会引入如下材料进行训练:
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私营的和合作社经营的)给以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
——商德文、王志伟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及其目的。
在新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苏俄建立了怎样的经济基础?
首先,针对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容易忽略某些关键字眼而答题不全面的问题,引导他们辨别史料中的关键字眼,如“商品交换”、“私营”、“给以支持”等,并那笔把它们标示出来。
其次,审清问题是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解答的前提,教师应教会学生审题的技巧,引导高中生注意“在新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这一句话,并结合苏联原来的经济政策进行对比,提高辨析能力。
再次,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表述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准确而规范的表述是史料辨析能力最直接表现。教师应提高学生有关历史的专业性表述能力,让学生在答案表述时做到语言准确、逻辑严谨、概括性强、层次分明,使他们的史料辨析能力得以落到实处。
(二)多媒体教学,激活历史思维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了史料后只能分析它的字面意思,并沿着僵化的思维模式联系书本知识,思路狭窄,容易忽略了当中的一些细节性的关键点,造成较为严重的失分。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教师应借用一定的手段把史料具体化和形象化,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拓宽其知识面。
例如我在讲到《北美大陆上的新政体》一课的美国内战的意义时,会展示如下材料:
这场战争(注:指美国内战)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
——摘自 R·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问题: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美国文明发展历程的影响。
在学生把史料阅读完毕之后,我会针对史料中美国由“各州的联盟”变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史实,播放有关美国内战的小视频,并在视频中启发学生思考史料中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文明进程的认识,进而更好地辨别和分析史料中的美国内战,提高解题能力。
(三)小组交流,强化史料辨析能力
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师生、生生交流。学生能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
例如我在讲到必修一的《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整体变化的艰难历程》一课时,为了体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动摇时,会引用一些史料,如: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一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之证券之证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问题:材料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补充一些问题,如“西方思潮下,近代学者对孔子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为什么李大钊认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能深化对孔子的认识,分辨出李大钊在史料中对孔子和宪法的态度,提高史料辨别能力。
结语:
提高高中生的史料辨析能力不仅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符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并通过以学定教、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等手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明辨史料和拓展思维,从而强化他们的史料辨析能力,让他们更灵活地应对考试中各式各样的材料分析题,提高历史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