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退位减法“易错题”成为“正确”的奠基石 ---浅谈如何教孩子退位减法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李磷
[导读]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李磷
        贵州省册亨县秧坝镇民族中心小学  贵州  册亨 552205
        摘要: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由于思路不同,便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教学方法。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破十法。即十几减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10减去减数中的几所得的结果,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几,所得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关键词:减法;数学;教学方法;计算
        我们小学数学一年级的上册的内容里,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就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减法就是加法的反运算。一开始学习肯定会有诸多困难和障碍,那如何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呢?
一、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学数学也不例外。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 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 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 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从而起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 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从中取得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观点。


        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处于被动地位,由于题海战术,教师陷在作业堆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转变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的主人。所以,引起他们学习退位减法的兴趣很重要。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给孩子们编故事讲讲动物们的活动,当然要和数字之间有关系。由此引入会容易一些。我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减法的引入。首先可以用10以内的数的减法,他们很容易就能计算出结果,进而转换成不够减的情形让孩子们思考。那到底如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那可以用哪些方法呢?一是数手指。 一年级的小孩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由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引导比较容易。告诉他一些复杂的运算方法反而不利于较小的孩子计算,学习数学。数字几就学着数几个手指 超过10以上的数字可以再数手指关节。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都可以。但要一个一个挨着数,不能数漏更不能多数。尤其是在做减法的时候。学习退位减法的时候我们要先将被减数也就是减法中的第一个数数出来。第一步就不能数错。第一步数错后面就跟着错。当然结果也就错了。然后将数完的位置标识出来,比如可以用手指按住。然后再数减数,也就是一道减法中的第二个数。从最后一个数,但是要往回数,也就是倒着数。和加法是相反的。做减法很关键的就是要告诉孩子与加法的相反性。这样将第二个数字数完就又标识出来,比如用手指按住。最后就数剩下的就是结果。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一个一个地数不能多数和漏数,少数。每数完一个数必须要做标识;二是数木棍。木棍比手指更形象,更能清楚明白地计算。加法是将前后两个数和在一起,而减法则是分开。记住这一点就没错了。数小棒的时候也必须要细心一根一根地数。先数出总数多少根也就是被减数也就是一道减法算式中的第一个数。 数完以后数减数也就是第二个数,从总的里面数出来拿到旁边。那剩下的便是结果就是差。这样的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利于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等到熟悉以后就可以不用木棒而直接计算出来。同样数木棒的时候也要注意细心数;三是利用加法计算减法。要计算减法可以先算出加法。想一想这一道题的加法是什么。加法的结果就是减法的被减数,加法的加数就是减法的减数或者是差;四是可以将两位数分解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10数(破十法)。 即十几减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10减去减数中的几所得的结果,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几,所得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五是逐步减法。比如12-8=?我们就是将8分解成2和6用被减数12减去2,然后再减去6得出来的数就是结果。 利用两位数分解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10数的方法最好利用练习本,写下来以后便于计算,仅仅靠想象就很容易出错。多少分成多少写下来一清二楚,仅靠想象就容易搞混尤其涉及到先分解再计算减法,又计算加法是比较复杂的。这是针对比较熟练掌握减法以后的方法。
        总而言之,不管用哪种方法计算都要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所谓熟能生巧。只能勤加练习才深刻不容易忘记。多做练习,多改错。多总结。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提问。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出错的地方,为什么出错了。从而下一次不会再出错。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找到自己适用的方法才最关键。这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去发现,归纳,总结。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王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4]杜勤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5]陈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实践研究》;
[6]周小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