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涛
山东省东明县实验中学 山东菏泽 274500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不爱劳动、缺乏劳动意识、不会劳动的现象频发,青少年热爱劳动的观念被淡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在思想政治课中挖掘劳动教育的元素并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劳动精神,而且能够改善思想政治课“理论说教”的现象,使其理论观点既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基于此,本文章对劳动教育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困境及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困境;对策
引言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高中生进行劳动教育,除了设置专门的劳动课程之外,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在强化德育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方面也具有先天优势和独特价值。高中思政教师可以把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大有可为。
一、劳动教育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一)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
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不同以往,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体验,更强调在培育基本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同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将自身价值观念、知识储备、个性特征等充分展现,同时在亲身体验与反思总结中升华情感。由此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作用,能够将劳动教育濡化与涵化于德智体美“四育”之中,实现“五育”在新时代的有机融合。劳动教育的加入,使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系统更加健全、系统,为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增加了实践性的培育与检验方式,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二)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劳动教育的要求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提出,劳动教育为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列入国家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首先在“评价机制”中增加了对“劳动”的评价,即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其次,在“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增加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的基本理念”的表述。
二、劳动教育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困境
(一)思政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相当一部分思政教师由于学科课时少、授课班级多等客观因素,授课内容多是针对高频考点、重难点等进行授课,而劳动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这门学科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当前有不少教师将劳动作为变向体罚学生的一种方式,对违纪违规学生以承担如校园环境保洁等劳动形式进行处罚,这种方式固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容易使受罚学生或其他学生内心对劳动产生厌恶感和偏见,使劳动的吃苦耐劳、磨练意志等育人特点难以发挥。
(二)劳动意识淡漠
当代高中生大多是在备受呵护和关怀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大多父母都在倾尽所能地为孩子打造更为优越舒适的物质生活环境,部分家长对孩子在物质给予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甚至达到了“娇生惯养”的程度,这就导致了一些高中生从小就缺乏基本的劳动意识,没有培养起较好的劳动习惯。于是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缺乏独自应对繁重学业和琐碎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统筹能力,这样的劳动态度映射到学习生活领域,就会导致在学业上缺乏钻研求真的精神,学习态度消极,旷课、抄袭等负面行为时有发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认为社会劳动事不关己,缺乏基本的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
三、劳动教育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心态素养
凡是劳动都没有贵贱之分,好逸恶劳、轻视劳动等心态应被制止,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懂得劳动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哲学与文化》“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课中,我们以“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为议题,组织学生针对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劳动时间被文化课程挤占、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和劳动技能薄弱、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现象开展调查,找出此类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将会对青少年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搜集人们勤劳工作、热爱劳动,用诚实的劳动换取美好生活的例子,使学生感悟劳动最光荣、最美丽,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过上美好的生活,树立热爱劳动,劳动光荣观念,懂得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
(二)弘扬劳动精神,让劳动教育“兴”起来
新的时代,劳动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所以,上好思政课,助“兴”劳动教育,是思政教师应尽的职责。思政教师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劳动“教科书”,他们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研究水平、处事方式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如果我们自身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甘于奉献,就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劳动价值、传承劳动精神、珍视劳动成果。
(三)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评价结果明晰化
劳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可形成劳动知、情、意、行的社会样态。劳动教育结果应发挥评价诊断功能,进行及时反馈,通过评价来判断预期目标与实现成果的完成度,以制定阶段性、动态性的劳动教育目标。例如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学生打破思维固化进行科学性、创造性劳动,避免了劳动教育成为单纯的体能训练,评价结果坚持因材施教,注重超越自我的劳动体验,提升对劳动场景的延展能力,从当前狭窄空间延展至未来广阔空间,从而实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的明晰化。劳动教育评价结果明晰化有利于将个人劳动能力转化为集体劳动能力,提升劳动教育的学科地位。
结束语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有着关键作用。不同阶段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劳动教育提出不同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劳动教育纵向上应关注学生的年龄段特征与需求,承接高中阶段的教育成果,为高中阶段的教育奠定基础;横向上应当与学科教学密切结合,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扎实掌握劳动技能,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实现以劳育人。
参考文献
[1]陈文明.多“点”开花展现别样景致——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管窥[J].高中政治教学参考,2019(22):17-18.
[2]蔡晓琳.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19(10):36-39.
[3]曾静.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探析[J].现代交际,2019(09):165-166.
[4]张安敏.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情感读本,2019(09):21.
[5]朱雅.劳动教育中的立德树人[J].基础教育研究,2019(06):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