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握小手,劳动向前走 ——浅谈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赵玉雯
[导读]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日益优异
        赵玉雯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日益优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问题正逐步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想要让这个问题得以改善和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合力。本文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探索如何让孩子认识劳动、爱上劳动,以及劳动教育对德育和智育有何促进作用。
关键词:劳动  劳动教育  促进

一、当今小学生劳动现状分析
        经常听到小学教师们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都不会劳动,有的甚至到了二三年级还不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这些孩子卫生意识太差,垃圾随手就扔”……这不仅仅是老师们的感慨,更是当今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意识淡薄和劳动能力缺乏的现状。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日益优异,当代的孩子在家已经不需要进行身体力行的卫生打扫,加之家长的过分呵护、智能型劳动工具的普及,已经让如今的小学生缺失了劳动锻炼的机会。劳动教育问题正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想要让这个问题得以改善和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发挥着主导性和指引性的作用。
二、如何让学生认识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向全国各族少年提出了这样的希望:“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往长远看,劳动能创造丰富的人生,着眼近处,劳动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劳动呢?
        作为小学班主任老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塑造和意识形态上着眼,培养和树立学生积极正确的劳动观,摒弃“劳动脏、劳动累”的观念,杜绝部分老师把值日、打扫卫生等劳动项目作为惩罚手段的现象。班主任老师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卫生与保健》课程,正确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不随地丢弃垃圾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确知道,只要及时洗手,保证劳动后的清洁卫生工作,捡拾废纸屑、打扫卫生是不会传染疾病的,从思想意识上科学地杜绝孩子惧怕垃圾和打扫卫生的心理。
        其次,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和意识。学生不愿意劳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和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让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太强,集体意识淡薄,认为班级的劳动和卫生与自己无关,于是,经常出现一到值日和打扫卫生的时间,学生就退缩、逃避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的班队会、晨读等时间,通过微班队课、课前讲榜样故事、课间分享身边同伴事例等方式,通过组织大家一起参与劳动、动手活动等形式,在活动中培养和建立孩子的集体观念。
三、如何让学生爱上劳动
   劳动看似简单,但在日常教育中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在劳动过程中,会产生劳累感、肌肉酸痛感等轻微的身体不适症状,所以,这也是现在的学生逃避劳动的原因之一。在学校里,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劳动,成为了班主任老师的一大难题,这里,我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第一,奖励劳动。不论孩子在班级劳动中贡献了多大的力量,只要参与到其中,都一定及时和大力地表扬劳动行为,可以是口头及时表扬,每周写《表扬信》、发“劳动小明星”“卫生小明星”等奖状的方式。
        第二,以身教代替言教。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新生,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此年龄段孩子的动手能力。

所以,我带的每一届一年级的上学期,每一天的值日我都会和孩子们同时劳动。示范扫地的动作、方向;教授手持拖把的角度;一起感受拧毛巾的力度……对于学习和协调能力稍微欠缺的孩子,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大手握小手,再到慢慢放手。在不断强化和练习中巩固,不急于求成,孩子自然有学会劳动的那一天,或早或晚,我们静心等待就好。
        第三,固定相对的时间,让孩子将学校劳动内化为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频繁更换值日时间绝对不利于孩子记住并养成习惯。所以,班主任老师可以在征求孩子、家长的时间安排下,相对固定孩子的值日时间,让孩子产生条件反射。
        第四,借助榜样的力量。小学阶段的孩子从众心理较强,也比较容易模仿,班主任老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在班级里定期、定时开展劳动教育的评比活动,评出班级里的“劳动小能手”“卫生小明星”等等,这样的评比,覆盖面广、积极性高,大部分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一旦得到鼓励和表扬,也能反作用于调动全班孩子的劳动参与性。
四、劳动与成长
(一)劳动促学习
        俗话说得好:“心灵手巧”,其实,心灵与手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劳动锻炼中,孩子通过使用劳动工具,调动身体各部分与大脑配合完成指令,达到了锻炼脑、手、眼的训练。“手巧”的孩子自然也“心灵”,会在学习上表现出善于思考和协同配合的特点。所以,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一定是促进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必要辅助手段。
(二)劳动促德育
        我们常常会用这样的比喻:教师是花圃里的园丁,而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植物。有的可能是一株玫瑰,有的是一棵大树,有的却是一株仙人掌……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基础教育者的任务:教书育人。教书是我们的职业,育人是我们的职责。保持一颗“育人先树德”的初心,不论孩子将来是否真能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但至少首先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劳动,便成为了立德最根本的方法。
(三)劳动促团结
         在我曾经带过的班级里,有这样三位大男孩,他们每天都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学科作业,所以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级后列徘徊。但在班级里,没有一个同学歧视或孤立他们。因为三个男孩子有一个共同点:热爱劳动。每天,班级的垃圾桶由他们主动承包,一看见垃圾桶满了,就立刻主动倾倒和更换垃圾袋;我还给三位孩子安排了“黑板管理员”的职位,全权负责管理教室黑板的清洁。在使命感的驱使下,孩子有了较强的集体归属感,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强。记得有一次,班里一位同学因为肠胃不适,在教室里呕吐了,三位孩子见状,在没有任何人的提醒和要求下,主动打扫和清理。每天放学的值日,只要他们完成了作业,就一定会加入值日生的行列一起打扫,虽然免不了调皮捣蛋,但却热心助人。三个孩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获得了班级同学的信任和接纳,在劳动方面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了个人自信心的同时,班级的团结氛围,也在孩子们自己努力劳动的过程中变得融洽。
        小学班主任老师,除了是孩子学科知识传授者之外,还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塑造者。从孩子们入学的那一天起,他们便把自己的小手交到了班主任老师的大手上,并给予了无条件的信任。学习的道路漫长且阻,作为领路人的老师,一定不要催促孩子急于抵达终点,也不要急于专注地灌输知识,且让我们静下心来,带着这份笃定的信任,紧握孩子的小手,牵好他们走稳每一步,塑造一颗颗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初心,用踏实的劳动教育和扎实的习惯养成,去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品质塑造!让我们以“手巧”育“心灵”,以劳动促德育,以劳动促智育!

结束语: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让孩子从认识劳动到爱上劳动,以及劳动教育对德育与智育的促进作用方面,结合自己的案例分析,进行了阐述。为小学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及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给出了方向和方法的指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