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唐艳
[导读] 现如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唐艳
        鹤壁市山城区第八小学 458000
        摘要:现如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扎实的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师理应充分贯彻这一理念,除了引导学生完成练习活动之外,还要对其创造性思维完成培养。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整体水平便会达到更高层次,进而为其个人发展提供多方面帮助。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探讨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并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音乐;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引言: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创造性思维可以看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动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热情展开激发,自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
的魅力所在。早期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总是单纯进行知识传递,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限。因此,教师理应转变方向,尝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培养,进而使其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一、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本身属于以大脑为基础的客观体现,主要属于思维领域之中的高级活动。音乐本身有着较强的创造性特色,任何优秀的音乐都与创造活动存在联系,同时良好的创造有需要使用音乐进行凸显。因此,二者本身便有着很强联系。通过应用创造性思维,并与音乐本身的功能整合在一起,以此开展一类有着较强思维特点的活动,促使人们获得感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1]。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看作是最为有效的一类方式。从历史层面来说,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毕竟在早期的教育之中,由于应试理念的影响,普遍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较低,应用的方法也都存在一定问题。而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后,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满足教育改革的基本需求
        伴随教育改革工作的快速开展,音乐教育同样需要不断创新,无论是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还是教育理念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音乐教学由于没有得到广泛重视,使得开展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而通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之后,则能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促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懂得及时转变个人思维,通过全新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一来,实际培养的人才将能更具时代性特色,有着较强的综合素养,进而满足教育改革的基本需求。
        (二)满足教师能力提升的需求
        在教育工作之中,教师一直都是其中的实践人物,自身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水平,懂得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完成人才培养。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效果。
        为了满足这一情况,教师理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除了能够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历史以及相关理论内容之外,还要对当前的音乐潮流有所认知,并能提出自身独有的观点。只有做到全面提升自我,才能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基础环境,逐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魅力所在,进而使得自身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由此看出,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满足教师能力提升的基本需求。
        (三)满足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现如今国家十分重视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们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能有着较强的综合素养。了解到多个不同专业的知识内容。而通过音乐创新,可以有效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展开培养,促使其在作品理解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增强感知。长此以往,自身情感体验就会得到强化。在面对各类问题的时候,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进而增强了自身整体水平。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优化教学理念
        基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将注意力更多放在知识传递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理应转变自身思想,对教育工作的目标进行明确,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将学生的创造力全部发挥出来,促使其自身潜在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逐步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此外,在进行内容安排的时候,理应将学生的个人特色考虑进来,基于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
        (二)完善教学模式
        早期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实际采取的方法都以学生模仿教师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人物,一句一句将歌曲唱出来,让学生们随之跟唱。通过多次练习,最终完成记忆。这种方法虽然有着一定效果,但却对学生的潜在情绪激发没有任何益处。音乐本身属于艺术的一种,只有让学生从心理层面出发,认识到音乐学习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之中,加深理解效果,体会其中的魅力所在。因此,音乐教师理应提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例如,在学唱歌曲《茉莉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音乐现场视频、聆听不同版本的音乐以及观看音乐电影等,以此让学生们从多个层面出发和音乐展开接触,逐步投入到歌曲情境之中,完成知识内容的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课堂教学氛围会得到改善,同时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培养,为其发展提供多方面帮助[2]。
        (三)利用音乐形象
        对于音乐形象来说,基于音响的效果的基础上,将作者原有的情感理念全部体现出来,并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工,为听者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其积极思考和想象。在进行作品鉴赏的时候,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聆听,可以让其有效体会到节拍的差异,慢慢感受其中渗透的情感理念,并给予自己的个人想法,自由想象。此外,教师再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从而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教学活动的氛围便会得到改善,学生们的想象力也会得到全面激发,进而为其未来成长提供多方面益处[3]。
        (四)利用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基于当前掌握的知识基础,对一些新知识内容展开学习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其进行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水平。
        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说话》这首歌曲前半部分的节拍后,此时便可以通过发散思维,让其自主探索,了解后半部分的节拍。之后,教师再通过有效引导节奏记号,让学生们考虑其中的意义所在,自主展开理解。不仅如此,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还能尝试加入自身情感,自主进行歌谱编写。相比于早期以跟唱方式为主的教育形式,这种方式更具特色,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自身的好奇心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同时还能实现创造思维开发的效果,为其发展提供多方面帮助[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转变自身陈旧的思路。除了需要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让其通过作品分析,逐步提升自身观察水平,同时思维能力也会变得更为敏捷。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整体水平便会达到更高层次,为其发展提供多方面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莉莉.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9,000(006):158-159.
[2]陈仕向.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6):108-108.
[3]王庭德.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月刊,2017(5):24-25.
[4]杨晓芳.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6,013(013):303-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