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雯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摘 要】对于老师而言,除了教书育人,能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其中,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 德育教育 自信 行为习惯
一、老师的角色是一位老师
老师不要试图成为学生的朋友,不要试图成为学生的妈妈,不要试图成为学生的密友,他们需要的是一位老师,教他们知识,做人道理。在学生面前,老师需要的是展现自身的专业形象,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赢得学生的尊重。
(一)得体的仪表
不要小看自身的仪表,一个人工作时间的外在形象往往藏着他的工作态度与举止修养。外表是内在的延伸,若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外在形象都不上心,学生没有义务喜欢一个连自己仅表都管理不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我的老师》时,也都会写到老师的外貌,会真诚地表扬你衣服的靓丽,款式的新颖,哪怕你有一天涂了好看的口红也会是他关注的一个点。
(二)自信的态度
每天围在你身边的是一群时刻盯着你的学生,老师自信的态度会给学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学生往往更信任、喜爱自信的老师。自信的老师,能让学生在学习碰到困难的时候想到请教老师,因为在他的眼里,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自信的老师,能让学生在偶尔犯错的时候想到向老师“求救”,因为他相信他的老师能有老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爸爸的暴揍、妈妈的唠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积极行动
(一) 了解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之一。老师只有充分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心里理解学生,从而知道关心和关注学生从哪里人手,用怎样的方式,花怎样的力度,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重视、喜欢和爱护。而且,老师主动了解、研究学生的过程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善意,会对老师敞开心扉,愿意亲近老师,进而喜欢老师。
(二)和学生沟通
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老师采用拒绝性的语言,还是接纳性的语言与学生沟通,对师生关系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老师柔和的语调、心平气和的讲话方式,以及一些肢体语言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都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老师是可以接近和亲近的,是可以敞开心扉讲话的,是温暖和安全的。不管是哪一个学生,都渴望和需要一种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接纳性的沟通,恰如其分的鼓励,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有利于学生对师生关系做出友善的接纳性的应答,老师的主动和友好更应走在前面!
(三)鼓励为主
鼓励和期待的力量是如此之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和潜力,会拥有属于他的成功。这样美好的期待会促进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友好与默契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态度与人格、智力发展。
老师常常用肯定的语言、鼓励的目光、温暖的微笑向学生表达鼓励和期待,会使学生获得努力前进的动力,并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从细节入手,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记住并使用学生名字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记住并使用学生名字是十分重要的。倘若老师一下子忘记了学生的名字:“那...那个,请你来回答。”班上其他学生肯定不约而同地提醒老师:“是xx。"瞧,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是否知道并记住了他的名字。如果一个学生感到自己在教室里就像被隐姓埋名了一样,或者与老师和其收他同学没有什么联系,他就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起来,因为他感觉没人会在意他的行为。教育的秘诀其实在于尊重,尊重学生,就从记住并使用学生的名字做起吧。
(二)多和学生一起活动
经常参与学生喜爱的活动,表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喜欢,并在活动中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在学生眼里和心里,此时的老师是一个可以一起玩的人,一起交流怎么玩的人,一起开心的人,是一个比自己大的伙伴,是一个尊重和喜欢自己的朋友,这样的交往会更多地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增进有益的师生交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或许你的学生不是一朵牡丹,他就是渺小的苔,你——老师要尊重他的自信、自强,培育他的自信、自强,让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出灿烂的光,学生才会毫不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娟.《教育需要等待》.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13年1期
〔2〕沈义良, 张永祥.《教育学教程》.《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2001年7期
〔3〕张国庆.《快乐手书:173个为什么点亮人生》. 《为什么成功的人只有那3%?》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