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画” ——浅议大班幼儿前书写的指导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26期   作者: 胡利
[导读] 所谓前书写,就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

        胡利
        杭州市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14
        所谓前书写,就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幼儿的前书写具有游戏性、图画性、兴趣性、过程性、经验性等特征,与小学的书写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所带的班级里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画画,自主活动时间总会看到很多小朋友拿着自由作画本画画,女孩子凑在一起画公主,画漂亮长裙;男孩画奥特曼,画美国队长等等。
        关键词:前书写 兴趣
        如何做到在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的同时有序组织一日活动?我思来想去,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将“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既满足班级孩子的需要,也为孩子们的前书写奠定基础。“画”对即将走进小学的大班幼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学习活动中的“画”。
        1. “故事”遇见“画”。
        语言教学活动故事《馅饼里包了一块天》,我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听完故事后要将故事中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孩子们带着小任务,听得格外认真。听完后,他们开始“画”自己刚才听到的故事。看似简单却内容丰富,孩子们会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想说的内容。
        2.“谈话”遇上“画”。
        谈话活动《第一次坐飞机》,开放式问题的导入,激起孩子们无限的谈话欲望。我让他们画一画“第一次坐飞机”,孩子们兴奋不已,开心作画。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3.“绘本”遇上“画”。
        幼儿在书吧看完绘本后,我会提示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读后感“画”下来,从单图表达→图+符号→图+文,“画”的经验在不断提升。我们也能看到孩子们表现的信息越来越全面,表达方式越来越创意。
        4.“节日”遇上“画”。
        腊八节幼儿画“福”字贴在粥碗上,给环卫工人送去腊八福;六一儿童节,幼儿自制创意名片送好朋友。
        5.“离别”遇上“画”。
        大班毕业离别季,相处三年的好朋友就要说再见了,离别之前给好朋友或老师“画”一封信,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当幼儿大班快要毕业的时候,他们“画”的内容日趋直观,让人更加清晰地读懂他们的心声。
        二、一日生活中的“画”
        1.“画”记录
        记录是最常见的前书写活动之一,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

从晨间签到、自然角记录、晨间挑战卡记录等,都体现着孩子们前书写经验的积累。
        2.“画”新闻稿
        新闻播报是幼儿大班不可缺少的一个促进语言能力提升的活动。通过“新闻播报”的驱动,让幼儿主动去了解一些感兴趣的时事新闻,并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针对个体差异,在活动前期部分幼儿需要家长的协助,既是增进亲子交流的美好时光,也让家长对孩子的前书写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3.“画”计划
        目前越来越提倡幼儿活动自主,因此“做计划”是幼儿重要的活动之一。做计划不仅能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更能借助幼儿的“画”,帮助他们了解文字和书面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游戏之前做游戏计划;运动之前做运动计划;春秋游之前做购物计划、游戏计划、游玩路线计划等等。
        三、教师支持策略的分析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也见证了孩子们“画”的成长。与平行班相比较,我班幼儿“画”的能力十分出彩。实践离不开反思,我在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策略、不断总结经验。
        (一)学习活动中增加“画”的趣味。
        1. 语言活动开放式教学,将故事类的教学活动调整为谈话类、讲述类、文学想象类教学活动,以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调动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当幼儿表达欲望被调动,教师做适当引导,他们就会用“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
        2. 多领域互通式教学。幼儿园各领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改变以往只有美术活动才提倡“画”的模式,将“画”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如,户外体育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将游戏的体验“画”下来;创意游戏后建议幼儿将发生的趣事“画”下来;计算活动中,将自己习得的计算经验“画”下来等。让大班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逐步培养幼儿的的书写兴趣。
(二)生活活动中提供“画”的机会。
        生活活动也可以提供幼儿更多“画”的机会。例如,“画”心情,心情墙记录,除了简单的心情翻牌外,教师可以建议幼儿“画”下自己的心情:是否开心?为什么开心?;“画”午餐,午餐记录: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哪些菜是我喜欢的?汤的味道怎么样?;“画”美梦,梦的记录:今天午睡做了什么梦等等。我们在活动室、自然角等各个区域准备了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满足他们自由“画”的需要。
        (三)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画”的机会。
    为了让孩子们“画”得更有质量,经常与家长沟通,将幼儿在幼儿园的“画”分享给家长,并且建议家长提醒幼儿尝试“画”的积累。
        一切尊重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体验,都是有益的合理的学习体验。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不以“画得好”“画得像”来评判幼儿的“画”,而是培养他们“画”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前书写的兴趣。孩子们从最初借助图画来表达想法,然后逐步增加一些特殊符号创意表达,最后在利用“同音”、“形似”等特点,表达更复杂的内容。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适时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帮助幼儿建立纸笔与书面语言之间的连结关系,促进幼儿前书写经验阶段性的梯度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