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萍
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 广东 东莞 523710)
摘要:阅读,特别是文本阅读,一直被当成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数学中常常容易被忽略。在小学高段数学中,文本阅读属于一项数学基本的专业素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将文本内容正确转化成重要的数学信息,并内化为具有科学性的数学语言,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利用好当下教材有效的开展阅读指导课,是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挑战。通过对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准,创新教学形式,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落实新近的办学理念。
关键字:数学文本阅读;有效指导;高段数学教学
一、引言
在当下的小学高段数学公开课上,学生高声朗读数学定理、公式以及概念的现象比较少见了,由于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阅读存在错误的认知,觉得数学仅靠内心理解就可以了,阅读是语文需要重视的事情。其实,不只是语文需要阅读,数学也不例外,非常需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如果学生不理解数学文本,就难以形成清晰和严谨的数学思维。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小学高段数学中,知识内容对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直接会影响到数学成绩。所以,教师需要探寻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引导学生高效阅读,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打造书香校园。
二、小学高段数学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
在实际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单方面地认为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任务,所以,没有重视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情境,也忽略了为学生提供趣味性和具备探索意义的问题。由于学生缺乏数学文本阅读方面的技巧指导,加上自身也没有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时注重过程而忽视效果,主要流于形式,最终阻碍了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
在小学高段数学中,由于部分学生此前没有打好知识基础,导致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解答数学题时,由于学生无法准确理解阅读对象的意思,或者在理解上发生了歧义,再加上没有充足的解题经验,没有掌握一些解题方法,难以开展有效的分析推理、综合运用等,便会产生阅读障碍。除此之外,对阅读产生影响的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当学生具有阅读兴趣时,会自行参加到数学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并展开更深一步的思考;当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时,对于数学文本内容并不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对已知知识的浅表阅读,不探寻方法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深受自身的原本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影响。
三、有效指导小学高段数学文本阅读的策略
(一)问题驱动,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
在小学高段数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并应用好数学知识一直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采用让学生多次阅读题目的方法,秉承“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尝试让学生自己审明题目含义,寻找数量关系,然而使用这样的方法成效极小。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笔者使用“读划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用笔划出关键语句。比如,学生需要对其画波浪线;当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学生需要在句子旁边标记好问号……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还要安排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好词句,分析句子的含义,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提出并解决不懂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阅读与相互之间的分享,帮助了学生快速理解文本,提高了理解能力。
比如,在开展《一半包子可不是半个包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恰当采用提问式的方法,询问学生是否记得阅读步骤,通过问题驱动,来帮助学生回顾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正式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通过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重点句子下方画上波浪线,对于一些好的词语可以画圈,不明白的更要标记好问号,方便阅读完后进行统一提问。阅读完毕后,教师还要让学生逐一说明自己阅读时所标记的地方,包括学生认为比较好的字词等内容,教师还要鼓励并表扬学生敢于发言的行为。针对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回答,消除学生的困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阅读内容,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找出文本中的关键段落,并让学生对“大虎”、“小慧”等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利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合作交流,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使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在不断思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稳步提升。首先,教师需要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完成后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走下讲台,观察小组内的讨论情况,发现不正确的行为及时制止,激励每个学生都勇于发言表达自己观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学生们共同思考问题,提高了合作意识,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也因此活跃起来,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之下,更有利于开展高效性学习。其次,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学生开展深度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之中,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
比如,在开展《揭穿摸奖阴谋》课程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应内容。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红球的数量”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需要选出一位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并进行汇报。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在共同合作中解决问题,体会到解题的快乐,并使学生逐渐爱上阅读,喜欢上数学。
(三)联系生活,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数学化的事物俯拾皆是,例如魔方、闹钟等。在小学高段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与生活联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致。为了使数学内容和生活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将阅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将讲课与练习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有效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教学《一半包子可不是半个包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假如老板共有16个包子,那么,第4批客人可以拿走多少?”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圆片进行演练,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形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世界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对知识与题目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高段数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不止上述这些,希望这些策略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阅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领域,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题目,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共同钻研与探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教育理念与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组织学生展开高效的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打造书香校园。
参考文献
[1]刘琼.浅谈小学高段数学文本阅读的有效指导[J].考试周刊,2019(41):82.
[2]祝锡炯.例谈小学高段数学文本阅读的有效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2018(2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