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秋果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6385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高中数学学科亦是如此。数学学科可以说是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由创新得来,又推动着人们不断进行创新。可见,创新思维融于数学学科。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成为引领时代的潮流。对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而言,借助大数据优势将其有效地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是必然发展趋势,基于大数据改革当下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的前瞻性。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探究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创新思路,彰显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时代性。
1改变教学方式,树立创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树立创新理念。如在教学《全集与补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把全集与补集的基本概念和学习集合的作用告诉学生,在学生大致了解学习目的后,教师便可以创设相关的活动情境。如教师让学生根据省份、城市、地区建立全集、交集、补集、并集的联系,并能够由此构建韦恩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探究全集和并集的映射关系,并尝试通过映射关系构建出韦恩图。如此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还接收到了新的学习内容,能够基于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向学生输出新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由此树立创新理念,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用微课展开预习
预习是教学的首个环节,通过预习高中生可以对本节课中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有一定认识,如此就可以快速理解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点。微课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力助手,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重难点都可以在微视频中展现,拥有了这一法宝学生的预习往往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运用认知同化理论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连接,保证微视频的科学性。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将如何计算几何体表面积以及体积的公式录制成微视频。将这一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们可以在课前结合该视频进行预习,这样的预习效果要优越于学生自己利用教材预习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在微视频中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然后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如此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效果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然后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或方案进行简单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3巧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
思维导图以系统化的方式构造知识网络,可以将各模块的数学知识关联起来,形成可视化的网状体系,对于深度学习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在思维导图中可以明确地显示知识的组成方式,以规避思维误区。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有关的知识时,由于其中涉及众多的公式、符号、图像,很多学生都不得要领,产生了条件识别错误,或者因为概念相互混淆而出现了错误的类比思维。
因此,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整理这部分的知识,将其分为“定义”“符号”“直观图”“三角函数线”四个部分分别显示出来,在图中纳入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函数知识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教师平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来画思维导图,以掌握这项深度学习的有效工具。
4合理运用大数据,实现数学思维可视化
相比传授数学基本知识概念,让学生理解高中数学思想更重要。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数学思维可视化。基于对思维导图将无法用语言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思维具象化的过程就叫做思维可视化,其中包含了思想策略和思路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分类、公式化、图形化和类比。首先要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知识内容及特点进行分析,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进行分类;其次对其下定义,以公式呈现出来,再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图形功能将抽象公式具象化,最后通过引申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高中二年级“双曲线函数”相关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在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抛物线现象”,如子弹发射、水平抛物等,再结合椭圆进行类比引出双曲线函数,以这样的方式讲解y=ax2+bx+c(a≠0)抛物线公式就会变得更容易,紧接着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几何画板软件完成展示函数图像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同的a值取值所对应的最终图像、图像变化过程以及极值点。最后列出双曲线、椭圆、抛物线的相关数据,通过类比总结来完善学生的圆锥曲线知识体系。
5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拓宽学生获取知识途径
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量和知识信息量不断扩大,加之信息共享性的提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收集教学资料,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大数据环境下也可更加自主地获取数学学习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保证教学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升学生进行数据应用的意识和开发数据能力,这是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重要内容。
6注重课堂提问教学引导学生,强化思考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关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观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强化,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在开展“用函数模型解决应用问题”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模型的概念及其解决应用问题时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回答,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估计,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估计的结果和得出结论的理由,以及数据变化趋势的合理预算,通过对一系列问题拷问的回答,使学生对于函数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使学生对函数模型的知识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通过函数模型可以让他们更快的理解题目,并找出解答方法,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信心,而且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创新理念,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再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成绩,使得高中数学教学能够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慧敏.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罗蒙婷.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D].喀什大学,2018.
[3]邵莹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8.
[4]刘北平.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张梦沛.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