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文
杭州市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14
一、游戏概述及其重要性
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好动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会对一件事物想方设法探个究竟,这也正是为什么孩子们总是能在玩耍中成长和进步的原因。
游戏更是孩子的天性,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主自愿进行的活动。我们时常可以发现,在孩子的手中,什么东西都能是玩物,他们总是能按着现有的东西玩出自己的“游戏”。当他有了一张桌子,他更爱的不会是安静坐着用餐,而是拿它当山洞、舞台、障碍物,围着它又钻又跳又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并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快乐。孩子们在玩耍时会用全身的部位去跳、去跑、去闹,时刻锻炼着孩子的大小肌肉发展群;遇到困惑和不解时,他们会开动自己的小脑袋瓜去学会自己解决事情,虽然一开始总会请求成人的帮助;游戏人员增加时,总会出现一些小摩擦,你推我打的也可能在所难免,可是经过正确的引导后,你会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老师说了,我们都是好朋友,不能打架的,我愿意和你一起玩!”孩子之间吵得快好的也快,只要表现出你的诚意,他马上就会不计前嫌,重新接纳你。
二、幼儿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决定他对生活、学习和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对待社会的态度。让孩子正确认识、理解并体验到高兴、喜欢、害怕、气愤、好奇、吃惊、悲伤、厌恶等各种基本的情绪和情感,鼓励幼儿把内心的体验真正表达出来。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教会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能帮助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逐渐打开心扉,迎接更多的人和事住进自己小世界里,给他们的世界填上缤纷的色彩,减少出现自闭症儿童的几率;对于冲动的幼儿来说则是锻炼其判断力和自控力的好机会,能够帮助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大、小麻烦。
三、幼儿的情感有哪些方面
幼儿的情感应该包括两大方面。研究表明,儿童出生时就具有多种基本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环境的基本功能。它包括:快乐、喜欢、生气、害怕、厌恶、激动、好奇、吃惊、气愤、悲哀、哭泣等十几种。
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又逐步衍生出成就感、道德感、同情心、美感、理智感等高级社会情感。后者在幼儿日后的生活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自信、道德、审美、爱心等等,都能展现出幼儿自身的个性美。
四、游戏与幼儿情感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
在《游戏中成长》一书中说到:“游戏是儿童长期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能力的方法”。可见,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1、游戏能让幼儿的基本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
我们要不断的设计和利用游戏来让幼儿展现自己情感的机会。如通过情感图片、角色游戏等来让幼儿认识情感,体验情感。幼儿对这些夸张的表情与表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相当高兴对不同的表情进行模仿、改编,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玩的不亦乐乎。
利用一些小道具增加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在小道具的帮助下幼儿能更好的投入其中,体验被扮演的角色历程,明白“他”的辛苦,即能增加幼儿对情感的表达,也能感受社会上不同的人物所要做的不用事情和义务。
2、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是幼儿个体情绪情感发生的重要时期。游戏在幼儿的情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还能够使幼儿的情感发扬光大,不良的情绪得以矫正。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幼儿的喜、怒、哀、乐都能够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幼儿喜欢游戏,因为它能使幼儿体会到快乐的情感,并促进幼儿高级情感的形式和发展。
五、游戏中幼儿情感能力培养的指导与策略
1、幼儿集体感的培养
①首先帮助刚入园的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新生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进入集体生活的开始。对幼儿来说,是生活上的一大转折点。这众多的变化,使幼儿一时难以适应,常常情绪波动,出现哭闹、不安、冷漠或任性等种种表现。为了尽快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应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用爱心和耐心与幼儿接触,使他们从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教师。其次,布置温馨教室环境,安排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喜爱幼儿园。
②游戏是幼儿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
幼儿的认识是与行为密切联系的,他们的思维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游戏时我们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帮一帮”的活动,可以让年龄大些的孩子有意识地帮助年龄小的孩子,渐渐的幼儿之间就会彼此关心,互相帮助,体验到“我被关心了”和“我成功了”的集体生活的快乐。
2、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不幸的处境和遭遇表示共鸣,能替别人分担苦难和忧愁,并发自内心地在行动上给予应有的慰藉和帮助的道德情感。做好幼儿的同情心的培养应至少从两方面入手。
①学会关心别人
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心肝宝贝,他们来到幼儿园,突然和许多同龄人生活在一起,许多的不和谐由此产生,争抢玩具、凡事“我才对”等等。该怎样使家中的宠儿成为大家的宠儿呢?首先需要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出现,帮助幼儿互相认识与熟悉;遇事时引导幼儿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从而理解他人的想法,最后解决问题。使幼儿对同伴、成人从产生好感到学会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并能为别人分担一些忧伤。
②学会与他人分享
幼儿虽然有了同情心的意识,但由于他们的这种意识仍是个人的、自我为中心的。要使孩子的眼光从自身移向他人,需要帮助他们养成“共享”心理,逐步形成“遇事为他人想一想,遇事先想到他人”的心理定势。使幼儿知道在集体生活中,别人快乐,我也快乐;别人进步,我也高兴。对同伴的进步和成功表示祝贺。
就像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 “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一样。幼儿的游戏和成人的游戏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不止是让幼儿消遣时间,而是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成长。而游戏则是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是幼儿的灵魂,是幼儿的生命,是成人的法宝。如果我们运用好“游戏”这根指挥棒,幼儿的情感世界将会花色繁多。
参考文献
[1]克莱珀.在游戏中成长
[2]幼儿园工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