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生
(广东省丰顺县建桥中心小学 广东 梅州 514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地发展,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需求。因此,为拓展和创新教学思想,数学教师应当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渗透;
一、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逻辑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较为有效的措施,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建立更为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目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融入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虽然不是新兴的思想,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有数形结合的意识,但并没有很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只有遇到相应的题型才会用到数形结合来分析。由于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如果没有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时,数形结合思想的缺乏,对其解题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效果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活动中,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时,往往找不到解题思路,学习效率不高。数学本身就是逻辑思维较强的科目,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一定的动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思维正在逐渐发展,小学阶段的学习,将会影响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上不能长时间集中思想去学习。在一节时长为40分钟的课中,学生可能只有30分钟在认真听讲。因此,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建立更为丰富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实现小数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的时期,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而且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数学思想,进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技能、知识应用等多方面能力将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强化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点转变到主动去探究的学习现象,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因此,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为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教师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的掌握,以此来增强学生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中,能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才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中得以充分体现,合理地实现“教”与“学”的优化模式,并使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进而让小学数学教学向着高质量发展前进。
四、小学数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路径
(一)利用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小学生由于性格特征的影响,对外界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地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并运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数学课堂,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要立足于课本中的知识点,并根据课本进行拓展,使学生逐渐地掌握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百分数的应用》时,学生对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例如,利用不同数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来表示增减关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例题,图中分别有4个三角形,8个正方形,问正方形比三角形多百分之几?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可以明确地看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出了4个,则计算公式为:。
借助图形,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思维也更为活跃。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更为直观地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生搬硬套地解决问题,从而出现学生逐渐由缺少解题思路到掌握多种解题方法的良好现象。
(二)加强培养学生构造图形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运用直观的视觉感受来解决问题,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讲解较为抽象的题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不善于以数学思维来解决,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
以此题为例,在小明的家中修建了一座长方形花圃,已知长为10米,在进行改造时,长增加了两米,面积增加了10平方米,问学生原来的花圃面积为多少平方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花圃的长度和形状在黑板上展现出来。根据题目,学生在图形中可以明显观察到,解决此数学问题主要是求花圃的宽度。教师可以把花圃分为新建和原来两个不同的部分,引导学生先求出新建花圃的宽度为10÷2=5。学生通过图形可以看到,花圃的宽度没有变化,所以可以得出原来花圃的面积为10×5=50平方米。教师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给学生开拓新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是只让学生掌握概念性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将概念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中的解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建一定的例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数形结合的意识,提升解题能力。
例如:班级中组织学生外出,如果增加一辆汽车,每辆车刚好能坐6个人,如果减少一辆车,那么每辆车刚好可以坐8个人,问这个班级中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在遇到这一类型的题时,学生往往找不到很好的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运用长方形的面积来解决。将汽车的数量用长方形的长来表示,人数用长方形的宽来表示,利用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得出,这个班级的人数为48人。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能从中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利用图形可以降低数学题的难度,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五、结语
综合而言,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书本中新的知识,还能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伟.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21.
[2]陈琴琴.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