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铭燕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方面,教师当注重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现在出现很多小学学生不愿意进行数学运算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实现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本文就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培养策略
【正文】所谓计算能力,就是指数学上的划归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方面的内容占教材的很大比重,说明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所以数学运算是学生必须学会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这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有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学生口算能力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不算理想,所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成了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遇到运算问题时,老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进行运算,就导致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教师的耐心也十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错误的想法就一直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了错误的印象,影响了学生运算能力水平,教师应该运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运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提问过程中,老师的回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不应该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种机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这会导致有一些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学生丧失兴趣,导致运算数学学习能力十分效率低下,所以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法,观察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运算程度能力。
1.2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运算中常常出现身体不仔细情况,导致出现很多运算计算错误,同时机械的背诵相关的数学运算法则,并且粗略的看教材中的内容,导致对数学运算知识方面的认识不够详细,不够了解。大量的数学计算题在数学任务的安排中,也导致了学生看错题目,写错数字等错误的大量出现,这对于计算结果的正确率有很大影响,所以更加导致了学生运算能力方面的水平不够高。学生盲目下笔计算,忽略括号或者加减乘除算法上面出现错误,根本上的原因还是来自学生不够认真,不仔细,看题马虎,所以需要学生改正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改正,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下次依旧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2.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况进行安排,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对学习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水平。
例如最传统的“加减法”学习,就可以创设出很多学习情境。比如教材中的一个例题,,小红有两块糖,小明有三块糖,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块糖?这是比较典型的计算学习的情境,老师可以利用这些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生基础认识比较差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分发糖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帮助,给一个学生两块,一个学生三块,让他们自己计算。这种教学情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对于计算的学习,学生通过这种情境方法可以更好的认识到计算的结果,也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记忆和计算时的逻辑。同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联合实际的教学。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观察需要运算的现象进行运算,达到教学目的。
2.2培养数感
教师当引导学生记住一些比较常用的数据来培养数感。培养出数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学生来说,数学的敏感程度是很重要的。
在学习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个单元,内容中需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我发现有的学生做了部分练习后,能够在计算3.14乘一位数后感知到计算的重复性,从而记住3.14乘一位数的积,不需要每次都一位一位的乘,可直接写出答案;而有的学生不能记住这些积,每次都需要一位一位乘或者竖式计算,降低了计算的速度.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3.14乘一位数的计算在这单元出现的频率很高,再通过有效记忆训练记住这些乘积,不仅能减少计算量,还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2.3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把多种的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每天安排学生进行运算任务,要求及时的提交。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数学计算的小游戏,让学生更加喜欢上数学课,把计算题目放在小游戏里,供学生们选择。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这样还可以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进行,那么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进而也不利于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最关键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到开心,感到快乐,发自内心的想要去了解数学知识和运算知识,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更加的注意。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也可以采用新的思维模式去回答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的想要更深入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数学应用来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可以利用身边的工具,桌子,课本,黑板等等,用这些工具让学生测量长度,来区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的区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的了解数学长度单位。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小本子,小卡片或者黑板来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这些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授课本内容在讲到定理时,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多多掌握课外的知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计算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注意事项
3.1严在规范
运算规范是教训必须要求学生做的。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书面整洁,验算规范。同时草稿纸也应该保证运算的格式规范,书面整洁。根据要求的格式来进行做题,保证做题过程中草稿纸和试卷的清晰程度。清晰的书面可以为做题是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2自觉检验,使运算能力得到提升
就是当要求学生在完成计算之后进行及时的检验检验,是数学计算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经过检验结果才能更加确定结果是否正确。比如36÷6=6,进行检验,也就是6×6=36。如果正好等于36,说明结果正确,如果不等于36,说明结果错误,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检验的重要性。所以学会运算检验是一个学生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一项基本要素,不管运用哪种计算方法,你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验算就能很好的验证你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验算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题目的印象,也可以避免学生犯诸如此类的错误。保证学习成绩的水平不会因为算错数字而低下,减少了不必要的减分项。检验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贯通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检验,通过检验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和努力。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进行更好的课堂设计。正确引导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素养,配合教材内容对运算能力进行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内心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学习问题,使得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更有积极性,更加主动,对运算方面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成良好的运算能力,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现实生活里相关的技能进行了解,联系生活实际,对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进行培养,推进现代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佰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54.
[2]卢坚晓.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01.
[3]冯长际.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