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
吉林省长岭县海青乡中心小学 131500
摘要:数学作为较强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乱序性与逻辑性的理科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能力并未获得高效揭发,在因为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所以,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较易对课堂的学习内容出现厌烦情绪,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严重影响,致使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效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单一、课堂枯燥的特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创阿金有趣生动的课堂,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小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的乐趣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有效策略
前言:伴随时代的日益变迁,现如今,社会更为注重教育的培养,可说教育培养现已成为所有公民的必备条件。教育培养的基础就是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让自身的学习知识满足到一定深度,确保学生拥有更高的综合性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优异的人才。如何才可以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数学课程中,数学教师创建高效的问题情境,可有效激发小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才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现状
1.1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缺少密切结合
部分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而是仅从数学教学的具体问题与方法上下功夫。但从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和科学性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制于认知发展能力,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具象化的事物。而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部分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过于注重对于问题把握,从而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生活、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1.2情境创设对于学科融合的能力缺少不足
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往往还会出现学科融合能力不强的问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门学科、一种教学模式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方位的训练。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他的学科也有所了解,把自己培养“T”字型人才,即专业精通,同时触类旁通。但是,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拥有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教师数量较少,拥有学科融合思维并积极实践的教师则更少。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2.1充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进行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
除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参与问题探究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在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全面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依据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学校教育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问题创设要避免“就事论事”,而是要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通过不断地拓展和深入学习把自身打造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在专业课程上,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不断学习。对于关系紧密的学科和知识,教师要注重拓展阅读,并把这些知识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教学出发,全方位培育儿童的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恰恰相反,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儿童在生活中常见的、密切关注的。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并通过多种实践性活动和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2.2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趋向于生活化
小学数学本应该是一门生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要体现这一特点。
体现在我们生活周围充满了数学知识,需要去用心观察,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自身也要有这种观察意识和能力,并将其注入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中去,让学生有感同身受的体验,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具象起来,因此学起来也更加投入。比如说,在认识小数的课程中,可以在前节课最后留作业,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观察有什么特点,或者是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小数,让学生下节课进行分享。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小数的真实含义以及用途。
2.3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有效的情境
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前,应该培养他们浓厚的数学兴趣,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去除他们抵触的情绪,打消他们认知的顾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一般来说,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并不强制学生这样思考或者那样探究,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规定的任务,给学生较大的心理负担,最终造成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但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则不同,在特定情境中指导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的话,可比直接灌输的效果好得多,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继续研究很有意义。优秀的数学教师还主张走进孩子们的理想世界中,和他们一起分析相关问题,在和谐互动关系的影响下体现出问题情境有效创设的价值。比如,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时,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优质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来刺激到学生们的兴奋点。而后遵循小学生自然的认知规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加强沟通。问:其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其二,推导这些面积公式先从哪个图形开始?其三,怎样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相互商量着、讨论着、思考着,数学思维充分活跃,探究意识明显提升。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将为学生问题情境中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教师尊重他们的主体意愿,努力做好了指导工作,数学教育事业长远的规划令人期待!
2.4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辅助学生了解、学习以及探讨数学的一种很的辅助工具,教室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同学展示数学的趣味。因为,多媒体可以视听结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多媒体还是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教学工具。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老师的教学营造出去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时候,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要做一个PPT。在第一页写上今天的学习内容,在旁边要有一些装饰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来看下一页,第二页要表明学习这些的目的和学习的目标,当在旁边依旧要有装饰,接下来的几页就是与“折线图”相关的知识内容了,这些图最好用小动物的卡通人物进行修饰,在PPT的结束部分,出一些延伸性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时间来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这个问题教学情景中来解决问题。
结束语:
概而言之,小学教师的责任就是确保课堂的教学效率到达最高化,利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小学生均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学习,并推动小学生成为数学课的主人。进而需要所有数学教师共同去努力,共同探索并研究出高效且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黎忠.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04):16.
[2]刘超群.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策略[J].教育探究,2020,15(03):43-45.
[3]王利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4):137-140.
[4]窦鸽.如何在“问题与解决”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78.
[5]苏靖鸥.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33(09):88-91.
[6]苏宗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251-252.
[7]刘蒙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用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