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铄腾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SEGI University) 吉隆坡 哥打白沙罗 47810
摘要: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可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分为阅读前设计、阅读中设计、阅读后设计,围绕初中生英语学情,对阅读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优化,以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学习质量。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
为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教师需对阅读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主动创新,跳出应试教育思维,依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为学生设计针对性阅读学习方案,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实现阅读教学改革目标。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剖析可知,该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创新,旨在主题语境的建构下,以语篇为阅读教学载体,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综合学习效率提升。在主题语境、语篇类型、文化知识、生活阅历、语言技能、学习经验的融合下,促使学生完成英语阅读知识正迁移,培养初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达到阅读设计教学改革效果[1]。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学习,可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设计。阅读前激活学生已知阅读背景知识;阅读中对表层信息进行获取归纳总结;阅读后推测作者意图,并对文章情感进行内化感悟。通过三阶段的有效衔接,可促使初中生进行深度阅读,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品质与效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步骤见下文。
(一)阅读前设计
阅读前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思考状态,以降低英语阅读学习难度,为学生后续阅读学习铺垫基石。为保证阅读前引导的教学整体效果,教师进行阅读前设计时,可采取阅读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措施,对学生已知的英语知识进行快速激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脑海中的英语图式。如对英语图片、文章内容、标题的猜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沉浸其中,为后续阅读学习做准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并依循初中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情况,进而设定合适的英语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使得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同时,教师可为学生建构文章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思考,拓宽学生英语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阅读准备整体效果。
阅读前的导引教学工作,旨在为学生阅读学习进行铺垫。因为,学生阅读前的准备程序、预习效果、学习状态、思维兴奋度,都可能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教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应当对阅读前设计起到一定重视,保证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二)阅读中设计
阅读中教学设计,教师可设定特定的阅读问题,促使学生基于阅读准备知识,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进而了解文本中的句型、短语、词汇、结构、语法等英语知识,保证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如英语教师基于阅读文本,设定表层阅读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沟通探究,快速阅读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的故事大意,并在脑海中建构相应语义图像,梳理文本信息与语言结构,协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2]。
学生完成表层阅读后,教师则需设定参阅性英语问题,旨在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阅读。学生在实际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依据参阅性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尝试猜测理解作者的意图,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阶段进行阅读问题设计时,阅读探究任务不易过多、问题不易复杂、问题不可过于分散,教师必须保证设计问题的难度层级与逻辑关系,促使学生有序完成文本阅读,学习掌握相关文本知识。
如学生基于文本阅读,对猜测的内容进行验证,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反馈,提高阅读学习自信心;如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进行查找,并结合上文的含义,对词义进行分析,尝试建构文本的语义图像,实现对文章的基本了解;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学习时,可调动脑海中的英语阅读图式,并结合学习经验与生活经历,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梳理,进而完成对英语文本知识的内化吸收,达到阅读深度学习效果。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时,为有效培养学生语感与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可设计探究式学习计划,鼓励学生进行发言,阐述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想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完成知识迁移与思维创新,以实现阅读教学设计目的。
(三)阅读后设计
阅读后设计时,主要检查学生对英语文本的阅读学习效果,为此教师需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机会,使得学生将阅读学习内容与已知知识进行有效契合,实现英语知识的整合内化。为保证阅读后教学引导的可行性,英语教师可设定评估型英语问题,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语义结构、作者观点进行质疑评价,阐述学生的主观想法与见解,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在学生小组交流探讨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建构新的英语图式,形成相应的文化意识,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学习水平。
阅读后的学习引导具有开放性与多样性,在主题语境设计时,教师可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筛选合适的设计素材,使得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阅历,对英语阅读学习知识完成正迁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3]。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时,教师作为实际工作的践行者,为保证教学工作开展效果,教育改革背景下,督促着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关注反思,发现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优化调整。如上文提出的阅读设计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则会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一定偏差。为保证阅读教学方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则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契合教育改革理念,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二)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在初中英语阅读前、中、后的方案执行时,为保证学生的整体参与效果,需保证学生具备很好的合作意识。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进而营造高效教学氛围,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整体效果。为有效提升学生合作意识,教师需进行正向的鼓励肯定,即对学生的合作态度与结果进行表扬肯定,促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正确认知,在英语阅读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听力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快乐与友谊,促进教学工作有序落实。
四、结束语
文中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基于阅读前、中、后教育视野入手,阐述阅读教学方案执行的可行性,探讨阅读教学设计改革的必要性。英语教师需认知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实力,主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创新,建构高效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倩.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8):88-90.
[2]邓雪琴.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20(21):128-130.
[3]俞静芳.学习活动观引领下初中英语校本阅读教学策略[J].英语广场,2020(0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