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扬昕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郭家埠学校 山东 烟台 265400
摘要:随着我国人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物质条件随之得以丰富,在家庭中学生占有的地位呈现出与日俱增的状态,众多孩子的性格呈现出孤僻、狂妄自大。面对这一情况,教育管理工作应将策略进行有效性的转变,本文对此开展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学生;有效性管理;策略浅谈
引言
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步入青春期的学生经常有叛逆情绪的现象发生,存在较大的心理活动和变化,在这一阶段假如教师对于引导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并未做到,对学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进而使学生的发展走向错误方向。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师应深刻的认识到对初中学生进行强化管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将现代化教育中提出的新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为依据,针对管理措施进行有效性的采取,将策略和方法进行适当的改变,最大化的发挥管理工作的效应,帮助学生健康的发展。
一、初中学生有效性管理现状
(1)学生普遍呈现出叛逆心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13-15岁,这个年龄正是学生身心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信息和事物的影响,进而诱发学生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和变化。叛逆、狂妄、自大等有属于青春期问题,众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情绪受到严重影响时,进而引发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打架斗殴、酗酒等,这些行为对学生身体产生了一定的健康危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方面,最为严重的可能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在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中,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教师主要通过批评和请家长等方式进行,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效果,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2)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落后现象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众多教师在认识方面缺乏正确性,经常将自己作为主体,对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具备的作用无法忽略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在高度重视的态度,对于学生的评判标准只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较为忽视对学生的个性和心理上展开管理和教育工作,进而使学生的心理呈现出巨大压力的现象,和教师产生矛盾。在问题发生之后,众多教师会选择批评和训斥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较为偏袒拥有好成绩的学生,进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对教师出现不信任以及心理出现不平衡等现象。
二、初中学生有效性管理的具体策略
(1)以生为本将对学生的管理策略进行确立
对于管理学生而言,其实和教学生有着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应将因材施教做到落实,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长处得到保证的同时,将自身的短处进行克服,进而将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
①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做到及时掌握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做到有效的掌握,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学生的管理中进行运用有着一样的可行性。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可以将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解,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具体年龄、性别、身体的实际状况以及个性特点等。二是,对学生在社会中的关系进行了解,其中包含了学生家长的具体职业、家庭的真实收入和结构以及内部关系状况等。三是,对学生的学情和品德进行了解,其中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有的态度和习惯、学生自身的智力和品德等等,当教师彻底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学生一旦有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管理。
②实施因人而异管理模式
当教师对每位学生拥有的不同个性特点做到有效的把握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比较顺利了。在初中的每个班级当中,班级中需要教师进行特别管理的学生其实占有的比例不过三分之一,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对学习呈现出不愿意的心态以及时长制造众多麻烦的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在进行实际的管理中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关注。这部分学生包括学困生、叛逆生以及沉默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帮助其在学生中进行突破口的打开,在课堂教学中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多次提问,使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学生有一定的进步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体会到来自成功后的喜悦之感。对于叛逆生教师应选择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使其得到改变,叛逆的学生具备的较强的个性,教师应对其长处做到及时的把握并将它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在叛逆生切实的体验到成功后的愉快感时,他们会将自己的个性进行收敛,进而朝着安定的方向走去。然而对于沉默生最具效应的方法就是将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进行调动,使其能够在沉默的层面上得到进步,这不失可以作为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2)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学生的工作规范化建设
首先,应将班级中的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只有将管理目标进行明确的确定,对于管理工作才能有目的的进行。作为班主任,是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者,要对管理目标进行有效的明确,将管理方针进行科学性的确立,对班级的管理和指导工作进行强化,进而实现在服务过程中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育人的目的。其次,班主任应及时整顿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作风和课堂中的纪律,对班级中的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应做到均衡的调控,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奖罚的激励管理制度来进行。同时将先进学生具备的标杆和带头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为后进学生在进行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解决时提供帮助,使学生可以切实的感受到来自集体中的力量和关注,能够一起进步。其次,班主任应将因材施教进行落实,分类开展指导工作,对于不同学生具备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进而使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得到共同的保证。最后,班主任应将班级中的现实状况和学校制定的统一部署作为依据,将管理制度建立为符合班级学生发展的具备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制度体系,同时在实际文件中进行落实,针对《班级管理守则》进行切实可行性的制定,同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一日生活当中进行落实实施,使班级能够和谐健康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管理工作中,为了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应对原有的传统性管理理念进行革新,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工作的方法,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应时刻关注,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终使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叛逆、狂妄自大等问题得到减少和解决。
参考文献:
[1]万燕.浅谈新时代下初中学生管理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93.
[2]郑力辉.谈互联网条件下中学生管理空间的多重延伸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