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政
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未来往往充满希望和期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强。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因长期在校园中进行成长,社会经验及人生阅历等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阶段社会中大量的信息也使学生难以进行区分,极为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现状,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思维及情感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高中作为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着重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未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德育教育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仅是通过小学及初中的引导难以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阶段教师对德育的忽视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不良的社会风气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极为容易造成影响。本文针对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及实施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落实生本理念,提升德育效果
想要提升高中德育的教学效果,首先便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引导学生在高中课堂中进行正确的心理发展和德育水平的提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对高中阶段的学生特质进行观察,并根据其中的关键点展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对《探索认知的奥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应通过对高中阶段学生的了解,围绕学生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认知方式并了解多种认知方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融入到学生当中,以学生的视角及位置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认知,并根据其中的关联点及可拓展点展开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引导及教材的辅助下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充分提升自身对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也能够与教师展开深入且平等的交流,在共同探讨的良好学习氛围中展开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在高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德育能力,还要对自身的德育水平积极进行提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通过言行对学生进行引导及示范,使学生能够在榜样的影响下提升自身德育思维,模仿教师的行为及表现,逐渐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促进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对《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展开德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受到德育的熏陶,跟随教师的行为及表现进行模仿学习,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以较为生活化的方式展开传统文化的教学,以自身为案例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代入感,学生也能够逐渐理解教师的行为准则,积极主动地进行遵守和行为的模仿。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能够逐渐进行接受,逐渐对自身的不良行为及表现等进行约束,还能够通过自身与教师的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教师的长处,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榜样的力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生德育能力的发展和进步都能够起到良好的影响。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便是这一道理。
三、开展多元教学,形成德育思维
在传统高中德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流于表面,对学生思维及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后往往也难以进行运用,导致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也仅仅是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教学方式对学生德育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
例如在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为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法律法规的解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法律法规的要求改变引导学生立法及守法的重要性,并对违法及执法的过程及方式等进行介绍。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现阶段的法律进行忽视,对无规则社会进行推导和猜测,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对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进行了解,提升学生依法合规的良好观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国家法律及制度的对比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法律法规及群众安全等产生正确的认知,为学生构建守法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高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的方式较多,但存在的问题教师更应进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德育教学效果,首先便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德育能力的培养,随后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质及发展进度等进行引导策略的设计,巩固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妍君.简析高中德育教育不是“说教”教育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6年第3期
[2]王小红.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