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在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26期   作者:曹雪妍
[导读]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妍  
        青石镇希望小学  吉林 集安  134200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制义务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任务。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把育人目标贯彻到教学中去。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自我感受和祈求,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会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群体对象以及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渗透,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深入挖掘英语教材,挖掘英语德育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有效德育的依据,小学英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出可用于德育的教材内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其中许多内容适合道德教育。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China这个词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贴上一张中国地图,在教这个词的时候,用相应的地图来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一些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祖国大地的广袤。同时,我们还可以拓展延伸一下China一词的来历,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当学习fl ag这个词,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国旗的由来以及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让同学们产生情感共鸣,为伟大的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完成了英语教学,而且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宣传了爱国主义精神。此外,当教师教学生们学习文明用语时,例如: Hel l o! How ar e you? G ood m or ni ng! Thank you. I ' m sor ry. Excuse m e. Goodbye! 可以将这些礼貌用语变成歌谣 教给学生:见面问个好,G ood mor ni ng 少不了;睡觉道晚 安 , G ood ni ght 别嫌烦;接受帮助后,记得 Thank you;如 果要道歉, I ' m sor ry 最常见;有合亦有分,G oodbye 后面跟。 如此一首歌,不仅朗朗上口,还便于学生在课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之外的学生可以学会尊重,更懂得礼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体现出德育的目的。
        二、紧扣教材,开展日常道德教育
        教学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 当前我们的教材都是围绕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进行的话题,所以, 教师必须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 S av e our plane t。在讲授这一单元时,我把它与我村正在进行创卫活动联系起来 ,告诉学生: We  h av e  o nly  one  pl anet。We  sho ul d  save  our  planet。让学生成为小主人, 让他们各抒己见 , 针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说一说她满身的伤痕, 长期下去的危害,再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拯救她。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带着这些见解和方法去参加实际活动,让他们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这件事。

再有就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规章制度方面, 在学完 Y ou  s hould  obey  the  rules这单元以后, 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作一些规章制度牌如:Li s t en  to  the  teache r  carefully。  Be  qu i e t .  Do nt  mak e  noise .  Go    to  bed  early。 等粘贴在教室、教学楼甚至家中, 让这些标语随时提醒大家。同时,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 发现学生唱得感随丰富,而且唱得非常投入 ,便即时让学生用 ,l o v e来说句子。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 I  l o v e  my   mo t h e r。I  love  my sis ter。I  love  Chi na.I  love  my   teac her。
        三、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延伸,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是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可以很好地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节日贺卡,并让他们写上诸如“Happy Teachers, Day, I Love You!”之类简单的祝福语给他们的老师。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孩子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房间的名字叫“Did you Enj oy You Hol iday?”在讨论会上,老师们把学生带到学校草地上,老师们闭着眼睛在学生身后走来走去,老师们在任意时间停在任意一个学生后面,然后就由这个学生来分享他们的假期生活。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教学方法,易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与学生通过游戏感受情感共鸣,学生体验自然之美,陶冶情操,并在游戏中轻松实现教学目的。
        四、创设德育情境,加深德育教育渗透
        教师通过创设模拟情景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Helping Each Other》这个单元时,就设置了王涛生病的情况,让学生试着用目标语说出,可以帮助王涛做些什么,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能从其他方面帮助王涛吗?使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能帮助王涛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身边同学,乐于助人的品德。也像:当我教“Summer Vacation”这个主题的时候,我跟学生们讨论 Where will you go on summer vacation?通过讨论,向同学们介绍了祖国雄伟的河山,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骄傲。道德教育情境可以创设的例子还有很多。教授《Would you like…》?这样的功能结构,就可以设计出快餐店就餐时和家里来客人时的场景。通过学习 Weather主题,可以为“天气预报发布会”设计情景。当你学“How much is it?”时,你可以把小店设在哪里。当你学到了" Seeingadoctor"的主题后,就可以设计出"去医院看医生"的场景。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恰当的情境中,使学生逐步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助人,文明待人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使学生在自然的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既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J],  汤宏霞
2. 让德育之光洒进英语课堂—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J], 李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