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虹
(中山市南头镇初级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
摘要:新课标提到:“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与建构能力[1]。”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因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古韵特点,得到教育工作者推崇[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传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即可在激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并迈入文言写作训练中。本文对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写作;教学探究
引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作文教学受到一定阻碍,皆因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思考形式与现代教学存在一点差异,学生无法融会贯通[3]。为了有效训练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运用、文化传承理解、文言审美鉴赏、文言思维等语文学科素养,教师即可借助于趣味文本、四字短句、反推原文、改写周记、实践探究等几步骤,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一、以趣导入,激发学生文言文探究欲望
《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4]。”所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第一步还得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写作的兴趣。初中课本中文言文的趣味性不足,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欣赏不了文言文简练传神、文约意丰的优点。为此教师即可率先搜集一些文言文的趣味小故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下,通过以趣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探究欲望。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上《咏雪》为例。在未展开教学时,教师即可借助于多媒体展示“大雪纷纷飘落”的美景,并引导学生们尝试着用简洁的词汇描述“大雪飘落像什么”出来。部分学生开始尝试,有学生描述为“鹅毛从天降落”;还有学生借古诗“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比喻雪。学生们的答案都觉得缺少了点意蕴,不能完整展示场景。此时教师即可将“撒盐空中差可拟”展示出来,学生看完后觉得“雪景”有了,但“雪不够大,也不够美感”;教师再次展示“未若柳絮因风起”。学生细细品味后心服口服,认为柳絮比鹅毛更为飘逸、优雅,不落俗套。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欧阳修的小故事来向学生展示文言文的精美。比如教师先呈现一段话:“欧阳修与同院出游,看见路旁有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为此欧阳修提议他们用最简洁的语句描述此事。”教师即可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句描述,部分学生删删改改后,最后定为“马跑踩死狗”、“马于道中踩死狗”。学生的答案要么缺少地点状语,要么没有完整表述原意。为此教师即可借其他同院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思考:一人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学生看完后,觉得文言文的确言简意赅,为此教师最后将欧阳修的回答展示出来,即“逸马杀犬于道”。学生看完哗然,震惊无比。并深刻感知到文言文文字的魅力,并对文言文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二、积累文言文四字短语,仿写文言文短句
文言文的部分词汇、语法特点较为深奥难懂,一些通假字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先积累文言文的四字短句,积累多了后可引导学生仿写文言文的短句,先从短句入手来感知文言文独有的语言形式,进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与运用能力。
比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学生就在摘录本中记录下“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并注释分归于诚信、交往一栏;再比如学生在蒲松龄的《狼》中记录下“缘木求鱼”四字,并归于“方法”一栏。等到学生四字短语积累多了,对于文言文愈加喜爱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学着仿写短句,句意需要连贯些、独立些。
部分学生仿写七上蒲松龄的《狼》中短句,结果如下:
生1:有生携业归,日暮,心绪飘然,念时日似长,遂推门而出,循为乐者。
生2:生暮色而归,遥望门前有巨物,似为棍棒,大骇,遂转头落跑。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即兴用文言文表达灵感,在表达过程中学生发现文言文的美感和韵味似乎要比白话文更好一些,在撰写、仿写过程中也有效加强了学生的语言建构运用和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能力,为文言文写作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三、译文反推原文,强化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写作中,学生迈入了前两步后,教师即可再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引导学生先从译文入手去反推原文。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古文的表达,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等能力。
比如在七上《列子》的《杞人忧天》中,教师可先出示部分译文,如下:
译文: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忧天地会塌陷,自己便无处可去,为于是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人就去开导他,说天是聚集的气体罢了,空气是无处不在的,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空气中活动,怎么还能担心天塌呢?
比如有学生译文如下:杞国有人忧天塌地陷,无处栖身,寝食难安。有人晓之,曰:“天,聚气也,气无处不在,尔呼吸皆于气中,何忧天崩地陷乎?”
在译文过程中,教师也可发现学生在反推译文的过程中,对于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转、省略句式等还运用得不够恰当,为此教师即可在学生反推完成后,再带领学生去仔细揣摩如何让语句更为简洁,意蕴更为深远。学生们译文反推原文的过程即如英语中的英汉译文一样,学生在古今互译中,在反推原文过程中其实就是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四、改写周记,锻炼学生文言文写作能力
周记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点内容,文言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周记、作文为蓝本去改写、创编,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组织句式,联系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和积累的文言文词句去改写,能极大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再加上文言文言简意赅,将文言文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在文言文改写环节,教师率先引导学生从周记中挑选周记喜爱且趣味性足的周记、作文,学生选好后即可展开改写。有部分学生在周记中记录了班主任常说的话,如今改写为文言文,趣味性十足。学生改写结果如下:
假日将至,吾辈皆欣然迎之,又因作业繁多而心惴。每逢假日,班主任闻班生怨声四起,高声三曰:“汝可知大考将至?汝可知年级第一皆习于夜深?汝可知前途之明?”学生静默,叹气并伏座,喟叹曰:“难难难,生之难。”
除了在改写周记外,教师还可在循序渐进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创造、实践文言文写作,在实践中出真知去锻炼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思维等。
学生们喜欢用文言文去描述生活中较为趣味的段子或事例,此过程中学生情绪较为高涨,虽然在运用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掌握不到位,但在潜移默化、多加实践下,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 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锻炼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鉴赏、品味、构思、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效传承与发展文言文传统文化,促进了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丰菊.核心素养视阈下文言文教学中的写作借鉴[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3):34-35.
[2]吴昌政.阅读文言文,能帮助写作吗?——“国文课的故事”之五[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4):7-10.
[3]张锦雯.借力经典文言文,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J].学语文,2019(5):83-85.
[4]曹辛华.论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问题[J].非遗传承研究,2019(3):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