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加慧
安丘市汶水小学
摘要:过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专职教师的欠缺,不少教师认为美术是技能科,不纳入最终考试考核范围,因此让美术课变成了活动课或者是自习课,无法体现美术课堂中审美教育、创造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的实际价值。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下本文就对如何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如何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兴趣;培养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工作,希望通过实质性的改革,达到素质化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也在适应社会时代的背景下,逐步走向多元化、时效性、科学化。因此,教师应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掌握美术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发展理念,让美术学科在追逐兴趣,发展个性的素质化要求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不重视美术学习。部分家长忽视了美术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部分美术教师对于美术教学产生了消极态度,只是泛泛而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这样的教学环境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部分小学的美术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不足,学校未真正地意识到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部分美术教师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美术学科不用考试,部分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需要考试的科目上,把美术课当作消遣。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学生美术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导致小学美术教学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等原因爱玩的特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好贴近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能让学生学习抽象的美术理论或者长时间学习中减少倦怠感。常言道:知识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生活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术知识,甚至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美术知识的影子。由此可见,美术与生活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是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是美术的情感升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为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如:在教学“寻找美的踪迹”这一课时,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记录美、创造美,以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为其今后的美术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美术教学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多媒体能够将视频、图片、音频等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目前,大部分小学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贴切。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播放音乐、视频等方法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多媒体具备直观、形象等特征,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大多喜爱这种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师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感官层面的刺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如,《小猪佩奇》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其中的角色造型比较简单,适合小学生绘画表现。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角色进行绘画创作。
(三)、鼓励思考,培养学生个性思维
思考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展开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良好的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美术想象、创作,而且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课上设计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交流,这样才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美术个性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想法,并合理、科学地应用于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如,在小学美术《飞天畅想》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敢于描绘未来世界的太空情境,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充满奥秘的太空,让学生结合以往知识思考太空情境,并从旁提示。通过笔者的提示,学生大胆思考,有的学生说可能有美丽的城市,有的学生说可能有好玩的游乐场,等等。随后,笔者再让学生大胆设计,看谁创作的美术作品最为新颖、有趣。这样,学生便主动、积极投身于美术创作。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美术个性思维,为其今后美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世界,很多美术作品中的名画,都是来自各个时代的画家们对生活、对自然的高度概括和表达,比如,梵高的《向日葵》、《沙滩上的渔船》以及《有乌鸦的麦田》等,以及朱尔?布雷东的《拾麦穗的女人》等都是对自然,对生活中的一个细小镜头的描写,但就是这样的形象生动和贴近生活,才使得这些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达到了情感共鸣的效果。所以,我们也可以偶尔带领学生去室外写生,比如,赶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杏花、桃花、油菜花和小野花盛开的时候,带领学生去田野乡间,聆听树林中的鸟儿高歌,闻到阵阵的花草和泥土的芳香,感受大自然无私的馈赠,用他们独特的方式,选择个性化的审美视角,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万千世界的高度赞美。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闭眼想象,一边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怎样去表达,如此,学生就会对美术绘画多一分热爱,进而达到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五)、立足学生能力发展,打造自主参与互动教学
小学是好奇心、求知欲很强的一个关键时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具有极强的参与欲望及动手能力,因此,老师应顺应小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为他们打造适合他们这个发展阶段的学习方式及平台,采取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分析国画与油画的课堂上,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育工具,将一些优秀的国画与油画作品展示出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及技巧形式,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以代表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以这样开放式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了各种创作手法技巧的灵活应用,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有了很大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师科学辅导,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更加强烈,进而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精神也会随之提升,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应当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加快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让小学生尽快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美术绘画、美术创造和美术欣赏教学情境中,实现情感的升华,情操的陶冶,多元智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巍,冯燕.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60-161.
[2]赵红霞,苏泽.美术课堂创新能力研究现状及教学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29(02):81-84.
[3]杨龙.如何在美术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