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曹婷婷
[导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曹婷婷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得学生们将来能够有效的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则需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 尤其在目前教育信息化的今天, 更需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化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信息化专业素质水平,由此推动学生们全面发展而实现其个人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素养  资源共享 使用效率
        正文:社会在进步,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农村小学几乎也实现信息化、现代化,这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且还有助于职业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更加注重对职业教师信息化素质水平的培养,从而使其应用自身的信息化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本文主要阐述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对提高职业教育师生信息化素养的相关做法做一总结,从而全面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水平,进一步推动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一、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时势所趋,改善学生们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学生是教学的主导,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应用自身的信息化素质能力来操作、实施,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能根据教学需要妥善创建、加工和处理信息,通过筛选、提炼与综合,将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掌握与理解。因此,职业教师需要具备有良好的信息化素质能力,例如:信息资源的应用、开发、组织与设计等,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素质能力来提高自身素养水平,为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二、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必要性
        (一)教学需要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原来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1)教师因此需要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二)教学质量需要
         为了实现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则需要应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由此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师自身需要加强提高其信息化素质水平,由此能够对信息的好坏进行斟酌,且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
        三、提高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软、硬件环境,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基础。(2)配置足够的计算机,供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保证局域网及因特网的畅通,建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合理调整和协调现有教育技术硬件设备,优化配置,科学管理,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配备计算机学习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为教师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与软件环境,努力实现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逐步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冲击,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用上了新教材、新方法、新设备,教师的角色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使用信息技术媒体,而且包括运用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媒体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3)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使教师的角色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摒弃旧的教育思想,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信息素养,将多媒体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成为学术探索的典范、合作教学的领导者、学生情感发展的指导者。 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参与学习。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根源是老师个体发展的差异,这与老师所教课程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和个人的爱好习惯有关。教育管理部门要搭建一些学科背景和普及性研究平台,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将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纳入教育管理目标考核和教学质量监控,并将教师信息素养与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紧密结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等,引导并激发教师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需要树立信息化意识观念,对信息化素养以及教育信息化等有正确的理解,从而积极、主动学习信息化知识,由此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水平;其次,通过学习方式掌握充足的信息技术原理以及信息搜集方式等,由此提升自身对信息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为了使得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信息化知识以及信息化技能,教师需要通过整合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由此为学生们打造信息化学习环境,从而使得学生们也具备有信息化素质能力,例如:信息搜索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第四,教师树立信息化道德观念,在学生们面前做到为人师表与以身作则,对信息化教育树立较强的信息责任意识,从而保障向学生们传输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师生信息化素养,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从而推动学生们全面发展而使其将来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人才标准需求,由此帮助学生们在经济建设活动中体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红.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2(04).
        [2]冯芸.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推动高等音乐教育改革[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
         [3]王凤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民族预科生信息素养的实践——《创建网上学习家园——Blog 的建立与应用》教学设计[J].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