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吴念
[导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吴念
        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世纪城中学     441106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本文以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是学生心理发育和智力成长的黄金阶段,也是学生社会能力启蒙和锻炼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建设都起着十分深远的作用。而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兼具的基础学科,其课堂的创新和完善对学生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也不能被忽视。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学学习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主要的难题之一,要求教师重视课堂的改革和调整,激发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潜力,通过有效问题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重审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审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信息,并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需要坚持的事情,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审题:首先通过读题,建立表象;其次通过二次读题来明确主要问题;最后一遍读题来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标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容易迷惑的题目,在高年级涉及图形的面积求解问题“正方体的边长为20cm,现将边长增加到35cm,求现有的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边长为20cm,现将边长增加了35cm,求现有的正方体的体积?”审题不细致的学生很容易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计算,忽视了“增加到”和“增加了”之间的区别。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类似的陷阱题型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数学意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审题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易混淆的字眼,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二、提取并应用数学方法
        在教学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对学生思想拓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数学,更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进而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主观提取思想方法的意识。老师对课后习题的设置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尽可能设置一些可以让每个学生深入浅出的习题。这种习题应该在具有严谨的过程时,又能依据另一种习题的解题方法得出合理的思路,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提取出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后,可以由易到难,出几道运用移动、割补等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领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有好处。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在掌握后领悟,使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共同生成。
三、借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们年纪小,他们更喜欢游戏。游戏才是激发学生们强烈学习兴趣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借用数学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主动探究数学问题。例如,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这样说:同学们,现在我要给大家玩一个小小的魔术。

学生们听到魔术便提起了学习的劲儿。教师左手拿着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右手拿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这时可问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立体图形呢?这时,学生们会回答:正方体。接着,教师可将左手和右手两个小正方体进行叠放,这时再问学生,这又是怎样的图形呢?这时,学生们会回答:长方体。教师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了解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各自的图形特征,使其能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快速进入到课堂中,与教师互动,探索新知。
四、巧用逆向思维,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逆向思维即反向思维,通过借助于事先所知道的结果来将问题的未知条件找出来,通过逆向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以下例题“已知商场搞促销互动,某一种商品已经连续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为144,求商品原来的价格”,如果学生按照正常的思维进行解题的话,不容易获得解题思路。因此,该题可以采用逆向的解题思路。其解题口诀为:单位一知道用乘法,不知道用除法,多加少减。逆向分析的过程为:先求第二次降价之前的价格,即单位一未知,用除法、降价为“少”,用减法,因此该过程的列式为:144/(1-20%)。下一步得出分析仍然采用“除法,减法”的解题思路获得原价格。由此可见,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得答案,该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还要将数学这门学科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于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就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此外,一个人只有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才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好它,学习更应该如此。小学生多数是听话的,一般是教师怎么要求,他们就会认真地完成,这是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没有的优势。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书中,开始接触小数的乘除法。那么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下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和学习态度,这样会使学生在潜意识里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努力。如果一节课教师只是喋喋不休地讲一些练习题,都不给学生缓冲思考的时间,这就会磨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先进行一下思维的指引,后期再教学生做练习题。此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需要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结束语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解题策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占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65-266.
[2]陈镜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数学合作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侯燕娜.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J].华夏教师,2019(07):42.
[4]杨月凤.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2.
[5]胡玉辉,庞素群,刘文玲,侯玉莲,李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341-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