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艳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中学 巧家县654600
摘要:小实验易于操作,且耗费时间较少,可以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在活跃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构建更深刻的思维体系。对于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而言,其本身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物理实验无法进行,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而小实验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物理现象,深入探究物理理论知识背后的奥秘。所以教师要把握小实验的优势,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实验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实验操作都是学生理解知识,探究物理现象的必要条件。但教学中出现的部分实验对于器材、环境、时间等客观条件有严格要求,很多情况下课堂并不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将小实验引入课堂,其操作简单,趣味性十足,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构建物理思维和认知。本文即以初中物理教学为方向,探索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应用实践的办法。
一、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小实验不仅操作简单,且趣味性十足,它可以应用简单地器材来展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而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验情景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通过观察快速地理解知识[1]。同时,小实验的实践应用,也可以丰富物理教学过程,让学生脱离呆板的理论学习,以趣味性的小实验构建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为今后物理水平的提升构建内在驱动力。对于教师而言,小实验的灵活引入,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二)深化物理思维,强化课堂互动效果
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如若在课堂中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和物理现象,很多学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内在原理,更难以构建完整的物理思维。同时在课堂中缺失物理实验,教师和学生难以有效沟通,很容易陷入沉闷的课堂氛围,这显然会降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影响物理思维的提升。而在课堂中引入小实验,一方面可以借助趣味性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活动来消除学生面对新知识的恐惧,通过轻松的实验探究来获取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可以就小实验展开互动,在不同思维的碰撞、问题的解惑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习得知识,也易于轻松构建深刻的物理思维。
(三)巩固多样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初中而言,要掌握多样的物理知识,并且懂得应用,除了在教师讲解中进行思考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的探究将新旧知识、生活经验做出整合,形成独立的思维体系,从而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小实验则是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简单的操作流程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究,在课下通过自主操作巩固知识,发展个人的物理创新能力。通常来说,小实验应用的实验器具可以多次利用,多次观察,这可以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思考问题,这对于自身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
二、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一)分析课程内容,设计可操作性小实验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小实验,教师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结合当前的教学条件构思,确保能够在课堂中完整地操作,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从更直观的角度来理解物理知识。
具体设计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小实验的目的是辅助授课,帮助学生以形象化的方式彻底理解知识,了解原理,所实验的设计不能喧宾夺主,要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传递有效信息,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其次,小实验设计既要分析操作工作和操作流程,还需要考虑农村中学生的物理基础能力和思维方式,同时还需要保障安全性。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尽可能要采用简单的工具和操作流程,以在思维上另外,所以启发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课后自主实验,树立物理学习的积极性[3]。设计的小实验要呈现核心知识,能够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明确重心,获取关键内容。比如在了解电磁知识的过程中,如若采用电磁铁来展示其原理,则会引发学生的思维误解。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物理课堂内容,全面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客观条件来设计可行性的小实验。
(二)结合学生生活,创建趣味性实验活动
与学生生活联系组织实验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更丰富的物理奥秘。所以,教师在应用小实验这一教学方法时,要通过了解教学内容来联系学生的生活,从而在课堂中设计简单易行,且趣味生动的实验,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拓展物理思维视野。例如在接触光现象和透镜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简单的平面镜,然后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平面镜对准太阳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从中观察到阳光被镜子反射到墙上的现象,即通过这一小实验,则可以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入光的反射这一新的知识内容。学生则在小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自主借用放大镜或者自己的眼镜进行实验,更深入了解生活中光的折射和反射的作用,以此来培养个人的物理素养[4]。
(三)围绕教学环节,组织多样性操作实验
物理教学分为不同的环节,课前复习、课中深化以及课后的巩固,由于物理的实验属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都需要依靠实验来理解知识,深化认知。所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要组织灵活且多样的小实验,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首先,在预习环节,为了提升学生预习的趣味、增强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初步设计的实验情景程序,启发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借助简单的工具实验求证,以此在脑海中构建初步的认知。比如学习热胀冷缩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相关的现象。通过进入生活,学生可以发现热的馒头大而柔弱,但冷却后却变小且硬等相关的现象,在这种现象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前实验准备可以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互动,了解更深刻的物理知识[5]。其次,在课堂活动环节,教师根据教材的需求上来引入小实验,以达到补充说明,辅助教学的需求。要注意的是,关于课堂实验的组织,很多复杂且对实验器材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在难以操作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转换方式,以替代性的工具来组织小实验,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一学科的实验特质决定了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实验来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客观条件限制,繁琐的实验在教学中无法实施,所以小实验因其简单易行、灵活趣味的优势而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教师要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基础水平设计适宜的小实验,优化教学课程,以小实验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效果。同时,还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和教学环节,组织多样性且趣味化的物理小实验活动,全面培养初中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龚丰裕.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5):148-150.
[2]陆余.“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建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23+74.
[3]刘仁友.发挥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04):17.
[4]伊晓丽,宋丰艮.如何让生活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大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6):52-53.
[5]江耀基.基于巧用小实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实践——以“光的直线传播”为例[J].物理教师,2017,38(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