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610100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性逐渐显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合理的针对性指导,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校大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背景下,笔者就高中物理学习中勤奋型学生成绩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对策,论证针对此类现象进行针对性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教师的物理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勤奋型学生;高中物理;成绩差异;针对性教学
一、研究背景
在人才竞争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不断上涨,我国对于人才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该注重学生的共有基础,并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现代学生并不缺少学习的能动性,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划分为“勤奋型学生”,但学习的成绩却没有明显的上升,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大。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针对性指导是一条实现帮助学生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也符合新课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1]。
二、原因分析
所谓勤奋型学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努力的学生,但其中也包含了勤奋型学困生,此类学生的特征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刻苦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此类学生是学困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复杂的形成原因,首先在学习中刻苦努力这一定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此类学生通常学习无重点,效率低下。笔者通过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发现的此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私下访谈,得出以下两个方面形成成绩差异的内在原因:
(一)学科认识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此类学生有着相同的认识问题,坚信勤能补拙,每天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面,但却对自己所学学科的重点并不明确。对于学习效果和付出时间的关系没有清楚的认识,学习效果和付出时间并不是成正比的。此类学生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整理笔记和刷试题上面,从没有清醒的思考过自己的学习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对自身的反思不够,不知道影响自己成绩的障碍点在那里,学习过于死板。就此次高中物理调查而言,此类学生对于定义和例题都有着详细的笔记但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收效甚微,学生对于此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存在认识上的误差[2]。
(二)学习习惯问题
通过对于此类学生的试卷分析可以得出此类学生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并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试卷分析,笔者得出此类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学习习惯问题:
1对于知识的内化吸收不完全,记忆型的题目都可以作对,但题目稍作变性和延申,学生就不会做了。
2答题的细节不够规范,此类学生普遍学习的精度不高,虽然每天都会刷大量的题目,但是对于答题质量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没有书写出重要的给分点。
3对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学生不会挖掘,大量时间的笔记整理使学生学习过于死板,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学生对于考点没有把握清楚。
三、对策研究
(一)纠正学生的学科认识
首先对于勤奋性学生但是成绩较为低下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其进行着正确的学科认识引导,笔者认为就高中物理而言,这是一门偏向于理解的学科,教师应当多引导学生注重思考和理解,全面的认识这门学科,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勤于反思自己还有那些难点和考点没有掌握,而不是只是一味的整理笔记和刷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3]。纠正学生的学科认识,倡导学生要勤动脑,多动手才能学好物理学科。
(二)针对性的纠正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并不是统一养成的,这是在学习过程和所处境下形成的,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勤奋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良习惯,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快速提升勤奋学困型学生的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4]。例如学生存在对于答题细节不规范,对于得分点把握不明确的情况时,教师就需要对于此类学生的答题习惯给与正确的指导,强调重要得分点的书写重要性,多关注此类学生的答题试卷,从实际考卷出发对此类学生进行规范的答题细节讲解,针对性的对于此类学生进行答题训练,帮助其梳理知识脉络,把握学习的重点。重点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直至解决该类学生所出现的这种问题。
结语:总之,在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勤奋并不和学习成绩成正比,学生真正的用心,用脑去把握学科重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完全吸收掌握并灵活应用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科成绩。教师需要对勤奋型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快速提升勤奋型学生学科成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吕洪凤, 黄丽, 刘畅. 物理学业成绩的群体差异比较及启示[J]. 物理与工程, 2019, 29;No.191(03):43-48.
[2]王子涵. 高中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反思与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1 000(013):159-159.
[3]邢崇龙.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8,87(7):114-114.
[4]牟 冰, 李 颖, 马丽珍, et al. 基于高中生物理基础差异的分层次大学物理教学研究与实践[J]. 物理通报, 2018, 37(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