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策略概述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朱伟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逐渐加高

        朱伟  
        滨州渤海中学  2566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逐渐加高,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为辅导地位的新教学模式。在这转变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了热门的词汇。对初中阶段的数学而言,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运用教材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便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为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核心素养为背景,通过分析当前初中阶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进行概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引言:教育部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单单是教会学生教材内容,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其未来学习数学、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做出规划。其中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基本途径。但从目前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来看,与教学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初中数学不单单是简单的代数问题,添加了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在图形折叠这一问题种对初中生思维高度和空间想象力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部分学生因为不理解图形折叠后的形状,在解题过程中一贯的死记硬背机械化的求解,不懂得如何分析图形的信息,由此出现了一种“一听就会、一做不对”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理解几何图形的奥秘,没有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数学思考方式,不具有把教材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
        无独有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讲授考试的重点内容,忽略的对公式概念由来的探究过程,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跨越较大,特别是在学习一次函数这一知识点时,假如学生不理解函数表达式的深层含义,只是简单的记住了函数的表达式,在解题过程中便不会灵活运用公式,很难构建函数模型进而无法解答题目。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更有甚者厌恶数学。显然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不相符,如何教导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初中教学的一大难题。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策略概述
        2.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便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化为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一种能力,让他们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达到受益终身的效果。笔者在几何图形的授课过程中利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让学生在多媒体上通过智慧学习的构建,把抽象的图形折叠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观察,了解到图形折叠后的形状。让学生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紧跟笔者授课的步伐,一步步迈入几何图形知识界的大门。

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沟通,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无法达到同一水平高度的难题,改变了之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数字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增加了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动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2.2注重公式的推理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记忆能力只是学习数学的一小部分。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某一个公式,仅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显而易见是不行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某一个公式的由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对公式的由来进行推演,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公式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而在以后的解题运算过程中对公式的运用随手拈来。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教师课题提前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y=kx+b这一公式推理与应用,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图形、代数等方式更清晰的认识到这一函数所表达的意义,深层次的了解到函数模型。通过这种推理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样通过推理数学公式,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无论是在数学运算能力,还是数学思考能力,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
        2.3从不同方面思考数学问题,做到一题多解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每道习题要有着讲解习题的作用,不要为了完成授课目标而讲题,通过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题多解,培养他们数学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对于大部分数学试题而言都有着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不同层次或不同角度去考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学会用一种数学思维解答多种题型,一种题型运用多种解题方法。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问题时,证明的方法往往不只一种。不同的思路有着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思考,利用三角形不同性质,得出不同的证明方法,并且还可以通过对比找到这些解题方法的异同点、找到解决题目的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到习题所考察的内容,也能让学生全面的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应该及时开展相关的训练方案,同时学生也需要对于自身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把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显锋,数学核心素券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实践探索[J].深程教有研究,2018(?40):138”-?139.
[2]赵光叉.被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教学教学的高效生成[J].数学教学通讯.2017(5):56-?57.
[3]魏振柱.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94-95.
[4]王显锋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