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蔡定军
[导读] 兴趣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提高学生的成绩

        蔡定军
        湘教版湖南省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  417600
        摘要:兴趣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数学内容的抽象复杂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班级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前言:
        数学在中考试卷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决定着学生综合成绩是否提升。但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数学内容的逻辑思维较为严谨,导致学生对数字与字母逐渐降低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明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内的学习热情。
1营造良好的开端
        趣味性较强的开端可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定理、计算等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并采取不同种类型的活动合理导入新课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保持充沛的精力学习基础内容,继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教师就要依据教材内容设立良好的开端,使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实践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增强学生对题中等量关系的认识。教师可利用如下的问题带领学生复习方程组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如:“某蔬菜公司收购某种蔬菜140吨,二次加工后上市销售”的问题,从实际生活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精加工天数与粗加工天数、吨数、时间等关系,从而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内容列出方程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创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因为初中生的心理年龄并不成熟,比较容易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1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内,部分教师通常采用生硬的引入环节,使得学生对基础内容没有深入的认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灵活变换引入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奠定学习基础,更好地接受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
韦达定理内容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这个内容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喜欢学。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利用语言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导入:在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中,西班牙依仗着密码,在法国境内秘密地发送情报。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后关头,一位数学家挺身而出,借助他的数学知识,成功地破译了密码,报效了祖国,挽救国家和民族。同学们,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有谁知道这位数学家是谁吗?他叫——韦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韦达在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之一——韦达定理。学生满怀豪情,认真专注。
2.2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交流
        为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并利用已有的教学工具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能力,从而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根据以往学生在数学课堂内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3.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加强学生的认真态度,使学生发现教材内的基础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阅读教材,还要引导学生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3.2提高学生彼此间交流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又不准学生彼此间进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路具有局限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相互之间思考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课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引领学生观察具体数字模型,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可在班级内通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明确相同条件下,不同字母的作用,形成学生独立观察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在黑板上张贴一组“年年有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马上开始议论:这是过年用的。我提问:“有谁知道为什么将这种图案用在过年吗?” “吉祥”、“漂亮”、“寓意深刻”等,学生回答完后。我接着提出:“为什么这种图案漂亮呢?”在学生回答后,我指出: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我们就更明白为什么这种图案漂亮了。板书课题: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3.4重视数学与文化的教学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古今中外的数学知识。教学中,穿插数学与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无理数、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一课时,这样导入:相传在很久以前的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个得意门徒希帕苏斯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长之比是不可公度量的,从而使该学派的成员惊慌不安,希帕苏斯也被同门抛入大海,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这次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除了整数、分数外,确实还存在另外的数——无理数。
3.5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将全部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无法提高。为此,教师可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二课堂内将全部的知识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鼓励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信心,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课堂高效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教师没有将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进行说明,可利用第二课堂,重点描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应如何拆分等内容。而后在说明完知识点后,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接力的方式逐一在黑板中得到正确的结果,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明白数字间的联系,掌握多项式的各个公式内容,继而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兴趣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借助第二课堂的时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家兵.浅谈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5).127.
[2]孙玉珍.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浅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之培养[J].考试周刊,2014,(79).71-71.
本文系娄底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质量监测数据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LJK202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