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劲松
江苏省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 221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问题。文章围绕情境教学、实验教学、合作学习、习题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的教学方法,力求全面提升教学质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完善与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引言:
时代在发展,学生特点以及学习习惯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诸多学科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高难度理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等,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在教学方面作以革新,本文据此展开。
一、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当前的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情境教学在此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其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化学,尤其是一些相对抽象的现象与内容,难以用言语解释,或者说解释起来较为困难,不利于学生理解学习。而通过情境创设,以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化学抽象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感染力、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助推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是驱使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以《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为例,课堂导入环节可借多媒体技术呈现具体的污染现象,如,酸雨致使植物枯黄、树木凋零、佛像被腐蚀等等,借助直观具体的景象来创设具体的情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特别专注,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二、实验教学,强化实践
实验是化学不可分割的重要模块,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完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1]。新课改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都有着十分高的要求,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所不能及的。在传统模式下,实验教学以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学生对于实验的具体操作只能在脑海中想象,教学效果十分暗淡。这种教学显然已不适合当下教育教学环境。应竭力让实验教学“回归本真”,尽可能地让学生直观地去接触实验,并采用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以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当然,对不具备实践操作的实验应采用多媒体技术予以演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提升实验教学实效,助推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以氯气的制备实验为例,教学时便可组织学生依据教材准备实验器材、连接器材,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理解和学习氯气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氯气的性质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并对氯气的制作原理深入理解,教学效果甚佳。
三、合作学习,优势互补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十分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其能够实现班级内部优势互补、。学习互助。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其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从以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来看,其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合作学习变成学生“摸鱼”现场,合作只停留在形式,并未付诸于实际行动,未能实现班级内部的优势互补与学习互助[2]。尤其是实验教学时的合作,多是单人操作,多人围观。这显然与合作学习的初衷相违背。为此,应积极整治合作学习,加强力度,在分组、教学设计方面予以优化,规避学生“摸鱼”现象,提升合作学习质效,实现优势互补、学习互助。以溶液的配置为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分组时遵循“优劣搭配”原则。在教学设计方面应为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安排具体的任务,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如,甲负责称量,乙负责计算等等,乙规避“摸鱼”现象。
四、习题教学,分层施教
习题练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习题的解答来深化所学知识,并培养其知识运用能力。而以往的习题教学多采用“题海”战术,学生的学习负担中,教学效果还不理想。新课改对“题海”战术持否认态度,强调精准、精确、高效。为此,教师应积极优化习题教学环节,在习题的选择方面以典型题为主,降低习题数量,提高习题质量。同时,还需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实施分层练习,选取难度不同的题目,以满足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升习题教学的实效性。当然,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教师应将着重点放在审题、分析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提升其解题能力的关键。以上述谈到的溶液配制为例,在进行习题设置时就可围绕溶液配制展开,由配制的计算、称量、定容等多个方面进行习题设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此方面的知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应以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以实验教学来强化学生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以合作学习来提升学习质效,实现优势互补、学习互助。此外,优化习题教学,采用分层施教进行,以满足班级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加权.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科教导刊(下旬),2020(06):152-153.
[2]陈爱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3):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