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婕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724300
摘要:阅读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还能够促进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在新课标影响下,部分教师因为自身教学理念存在问题,再加上小学生未形成相应的阅读意识和习惯,导致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必须对其进行分析,探寻适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方法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极大比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学习都是先从阅读开始的,其技能和知识的累积也都智能在阅读之下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还可以提升文学素养。对此这就需要注重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给学生后续阅读的开展夯实基础,促进语文学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阅读教学时受到各个学生言语积累和理解的差异,导致其反应和体验都有所不同。1)新课改下,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未考虑学生阅读思维上的存在的不同,导致在语文课程理念内涵的理解不到位,没有把握好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使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被忽略[1]。2)有些教师依然将字词句的分析和识记作为教学核心,使得三维教学目标被完全割裂,教学过程中没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已有体验发挥想象力体会文本内容。3)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求学生养成随时圈记和批注的习惯,同时及时勾画出自己不理解或者不懂的地方,便于询问教师。虽然这种方式是正确和科学的,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指导到位。
(二)学生方面
小学生本身思维不健全,基本是以形象思维为核心,抽象和逻辑思维基本依赖于感性经验。所以他们在选择读物时基本上都是以故事类和卡通动漫类书籍为核心,文学及科普类几乎不感兴趣,阅读内容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导致阅读面受到一定限制。这样就导致其无法正常积累字词,培养审美,更无法根据自身发展制定阅读目标,不能充分评估自己的阅读能力,使得在选择阅读方式时整体意识较为模糊,无法依照文本的基本特点去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
二、教学方法
(一)明确阅读目标
一是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一个基础目标为核心,对于中年段学生来说则可以将基本目标设置成“掌握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大意”等,确保学生在学习完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二是依照新课标的具体标准制定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标准和依据,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此在实际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三维目标,即情感和价值、过程和方法、技能和知识。
三是每篇文章都有相应的教学元素,所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需依照文章意蕴和脉络找到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出和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目标进行详细剖析。
(二)精读语文教材
一是教师自身必须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与内涵,并将其完全渗透到课文中。二是教师应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了解教材编写体系和各个单元的中心思想以及编写的基本意图。三是对每篇文章进行仔细研读,了解各个字词句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教学时从整体着手,把握文章脉络、结构、写作背景、语言深意、情感等,然后再以文章的关键词为核心,找到过渡句、总起句等,引导学生迅速找到文章的关键信息[2]。之后再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再次开发,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阅读内容。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如果最开始教师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对西沙群岛各种海底产物的描写,就只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海底物产的丰富性,但如果从文章整体着手找到贯穿全文的主线,即“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再重点对各个段落和语句间的关系进行体会,就可以还原作者思路,从文章引申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激发浓浓的爱国情怀。
(三)突出学生地位
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的开展和推动实质上是难以被提前计划和规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避免过度预设,不要通过一些不必要的手段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中。要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课堂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使学生将阅读真正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深刻体味其中的情感意味,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达到这一目标。如使用多媒体设备,在丰富有趣、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下吸引学生注意;或者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之间各抒己见,针对阅读中的疑惑与重点进行辩论,在激发积极性的同时碰撞出一些新的知识。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结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和改进,并在教学中合理设计相应的阅读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方式优化,注重对阅读技巧的传授,从而强化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古远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有效的应对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2):181.
[2] 何静.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方法[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0):030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