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26期   作者:刘春凤
[导读] 将养成学生数学思维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刘春凤
        灵山县灵城第四中学 广西钦州市  535400
        摘要:将养成学生数学思维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打破 传统数学教学的禁锢,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深化理解数学知 识,在思考数学知识的时候以多维化思考理解,实现自身综 合素养提升。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够提升学习数 学的效果,借助于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知 识正向迁移的能力,从数学思维角度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 领悟,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简明扼要的介 绍,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教育,不再拘泥于课文知识教育,更加注重养成学生综合素养。中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困境,老师要注重养成学生数学思维,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本文将基于初中阶段数学课程 教学,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养成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确立教学目标,准确做好知识点定位
        初中数学的“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知 识点,在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就老师教 学角度而言,在学习“二元一次数学”课时要求学生要了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准确地掌握其定义。从养成学 生能力角度而言,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以后可以深入理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要领,掌握未知数代数式表示方法。就数 学思维角度而言,学生在学习完成“二元一次方程”以后, 要对数学领域所用到的转化思想和二元思想详细了解,在解 决生活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问题的转变快速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案。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运用知识 联系实际方法,灵活性的运用所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知 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根据 实际教学需求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探究数学知 识,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侧重点领域,老师可以让学 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透彻理解,能够通过利用 未知数表示二元一次方程。
        二、精心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多元思维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很难去理解课本中抽象 的内容和概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如果教师只 是按照课本内容去照本宣科,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不会有 明显的进步,甚至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反作用。因 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吸引学生的学 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经过教师的引导后,逐渐形成用多角度、 多方法地思考数学问题,从中选取最优解的思维模式。 比如,在九年级上册的二十二章《二次函数》这个章节中, 在讲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含义时,教师可以以二次函数 y=x2和 y=-x 2 为例,如果说 y=-x 2 图像是一座山的话,那么 y=x2 就是水中山的 倒影,两者是完全相反的。教师以 y=-x 2为例,解释说函数的最大 值就是图像的顶点,也就是山顶的位置,从山顶往两侧慢慢下山, 数值也越来越小,当山坡越来越陡的时候,就是这个函数图像的 斜率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上山下山都会比较难,数值变化 也会越来越快,反之就是当山坡比较平缓的时候,上山下山都比 较容易,这个时候的数值变化就比较慢。教师通过把二次函数的 抽象概念转化为上山下山的过程,就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个图 像的含义,并且学生还会觉得课程内容生动有趣,不会感到枯燥 厌烦。除了这种情境代入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可以将课程内容改 编成其他形式,用多样性的内容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三、巧妙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激活数学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与 学生的互动性不强,也不能激发出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随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 越来越多,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新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变 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的好奇心,激发 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独立思 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性。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章节 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一些创新,作业要 求学生回家利用现在的网络地图分别查找学校和家的位置,然后 以东为 x 轴的正方向,以北为 y轴的正方向,以学校为原点,选 取合适的比例尺,将自己家的位置在图中标出来,最后再写出家 这个位置的坐标以及距离学校的直线距离。学生想要完成这个作 业,首先就需要完全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这时不太明 白的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看书思考或者询问家长,把平面直角坐标 系的基本概念搞清楚,然后在地图上分别量好家与学校之间 x 方 向和 y 方向的距离,再通过自己的计算选取一个合适的比例尺, 最终将家的位置在坐标系中画出来。通过画这一张图,学生不仅 自主学习思考理解了课堂内容,而且还能够将课堂内容运用到了 实际画图中,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处在活跃的思考 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数学思维教学的导入过程
        在导入数学思维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根据内容不同将整 个过程划分成为不同知识传授阶段,如课堂导入阶段、新知探 究阶段、知识梳理阶段、课后总结阶段。在课堂导入阶段,老 师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篮球比赛引入课堂。姚明是篮球运动 健将,在获取 20 连胜的比赛中,姚明在场的有 12 场。老师可 以根据这个情景设计思考问题。在篮球比赛中,姚明总共获得 36 分,若投中记为 12 分,罚球记为 2 分,假设姚明为投中三 分球,那么姚明投中、罚进几个两分球?就上述问题,老师可 以提问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答。鼓励学生在 思考问题时候,借助于数学知识展开,既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解 决问题,又能够获得准确的答案。这种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 性,紧密联系同学们的生活,老师便可以一次为契机,引导学 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生活中的问题。
        五、数学思维教学的探究环节
        在数学知识探究环节中,老师要带领学生详细辨析二元 一次方程,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认识与掌握“二元一次方 程”。根据课堂导入的内容教授学生如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 在学习“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求解的思路,指导学生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根据上述篮球比赛问题列出二元一 次方程,设投中 X 个球,罚进 Y 个球,12X+2Y=36,可见结 果并不唯一。在实际解答中,可以将最终结果带入算式,判 断解是否满足方程。以前面的学习作为依据,分析求解“12X +2Y=36”。在求解的时候,根据实际意义,X 和 Y 必须为正 整数。假设 X=0,则 Y=18。假设 X=1,则 Y=12,假设 X=3, 则 Y=0。通过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数学思维,提炼出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 与步骤,明白未知数代数式表示另一个代数式的方法。
        六、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其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思 维和组成结构,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求解二元一 次方程以及呈现相关数学知识点,要紧紧抓住其本质内容, 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所有概 念。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和学生要循序渐进地认识数学概 念,层层递进。
        结束语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运 用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是可以经过后期训练和 培养的,在经过科学的训练和培养以后,学生便可以掌握要 领,大大提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 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 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超.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课例设计——以“二元 一次方程”教学为例[J].文理导航(中旬),2018(10):90-91.
        [2]任小平.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数字教材助力学生高阶思维 的培养——以"分割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为例[J].数字教育,201 9(04):103-104.
        [3]马莉莹.基于思维生长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 思——以“一次函数”的复习课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 19(28):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