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理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中学
摘要: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已经趋于逐渐成熟的状态,体育学习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基于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在立足于体育教学指导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以此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对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究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需要结合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而体育游戏不仅具有较高的游戏性,更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与体育核心素养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不断深化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并对其应用策略加以有效探究。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
目前来说,我国初中体育教育各个区域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纲要,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与学生的教育需求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原则范围内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权利较大,并且教学动态性较为显著。目前来说,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呈现现代化发展态势,部分初中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时会依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基于当前教育发展形式,未来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将会发生重大转变,需要结合有力资源进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而体育游戏具有先天性优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相应的体育游戏,对此也有一定的基础性认知。客观来说,以往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程,其原因是由于体育活动较为有趣,理论内容相对枯燥,将体育游戏融入到初中体育课程中可以有效的优化这一问题,在活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理解,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有效的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
(二)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背景下,各个阶段的教育都需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方法。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形势逐渐发生变化,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也要兼备健康的身体和昂扬的精神,更好的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这种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体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从小抓起,以长期的良性培养理念与方法结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这种情况下,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民间体育与游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逐渐的健全人品与品格,可以说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有效措施。
(三)符合初中生体育建设发展的需求
从体育游戏项目的结构分析,其大都符合当地风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气候等条件,贴近生活,项目技术简单易行,少受场地限制,无不体现出民间体育活动的经济实用价值功能。此外,因体育游戏的简单易行、易学、贴近人们的生活,加之其在社会中普及范围大,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已为大多数人群所接受。
因此,在我国初中学校体育的建设中,民间体育活动的普及性和简易性使得其易于在学校内部以及校际间组织起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体育竞赛和活动,推动我国初中体育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拓宽体育游戏资料收集渠道
开展研究前笔者对东方市部分初中体育游戏开展情况作出了相应的调查,结合调查来看各个初中的体育游戏开展项目较为丰富,部分初中能够将适合学生的体育游戏进行融合应用。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存在体育游戏资料整理困难的问题,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时可以结合较为经典且稍加改动就能有效应用的游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拓宽体育游戏资料收集渠道时我们需要对体育游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宜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结合游戏的亮点进行合理的创新,使体育游戏可以与时代发展高度结合,能够为初中阶段学生成长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科学组织体育游戏的开展
科学组织体育游戏的开展首先要对游戏时间加以合理的掌控,在不同的学期开展不同的民间体育游戏,避免学生长期处于特定几种游戏模式下失去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此外,还要探究体育游戏适宜的开展时间,例如春季、夏季、秋季可以多开展户外跑跳类运动项目,冬季以室内体育运动为主,适宜的开展相应的户外运动。由于传统体育游戏的种类较多,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游戏种类选择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横向和纵向结合的方式创建具有层次化的教学模式。体育游戏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教师在实践探究中也要加强对多种游戏融合的研究,在现有民间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既能够提升游戏的安全性、组织性也可以增强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体验。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我国南北文化差异性较为显著,各个区域的文化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例如东北地区的雪地游戏、南方地区的竹制品游戏,在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融入时需要遵循文化的差异,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身心特征均有所差别,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差异性研究,为其提供合理适宜的体育游戏内容,避免盲目的开展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应当以体育游戏的优化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兴趣,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实际教学方案探究,为更好的保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长期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需要适当的提升游戏难度,使学生能够保持长期的兴奋度。
结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需要顺应时代教育发展形势,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体育游戏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对体育游戏加以有效融入,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程. 改进体育游戏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探析[J]. 体育教学, 2019, 39(7).
[2]张振军. 大数据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10).
[3]杨毅. 论体育游戏对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的培养[J]. 神州, 2019(16):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