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左 爱在右——深化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梁秀华
[导读]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梁秀华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大衙小学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要用真情和关爱打动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和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以取得理想的德育工作效果。本文就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深化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真情;关爱

引言
        德育工作要求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以及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们对小学德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自己的爱和真情来浇灌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不理想。(一)首先,小学德育工作比较被动,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德育,要求学校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以及教师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认为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才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1]。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一部分的教师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较少主动开展德育活动,一般都是接到任务才会实施德育工作,这难以满足小学德育工作的需求。(二)其次,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方式比较单一和传统,一般都是通过德育课程来完成德育,或者指导班主任通过班会的形式来开展德育,德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环境和年龄特点来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学生对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形式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2]。(三)最后,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化比较严重,没有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渗透德育工作。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喜欢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将德育工作和各项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德育工作脱离了具体的活动,很多课外德育活动都被取消,这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
二、深化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沟通,体贴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爱学生,交流和沟通是关爱的基础,作为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把握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和难题,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体贴和关爱。在日常的管理中,当学生表现突出或者取得进步时,一定要及时表扬学生,要和学生一起来庆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当学生犯错时,也不能急于批评学生,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来关心学生,询问学生为什么会犯错,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信任教师,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和教师沟通,寻求教师的帮助,此时教师再进行德育工作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师德建设,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师德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接触时,一定要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比如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常常告诉学生要真诚对待别人,教师自己对学生就要做到真诚,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遵守诺言,答应了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就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真诚对待别人的品质。又比如教师告诉学生要尊重别人,尤其是要尊重长辈,那么教师自己和学生交往时,也应该尊重学生,比如和学生交流时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话,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让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以及家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尊重他人。小学生的心思比较敏感,教师要平等对待优生和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一样要关心和重视,各种班级活动不仅要让优生积极参与,同时还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组织课堂活动时,或者让学生帮教师来管理班集体时,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让学困生能够明白教师并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歧视自己,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重视实践,在实践中渗透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应该遵循渗透性的原则,也就是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的班级管理或者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要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种类型的活动中,以实践为导向来渗透德育,发挥出活动载体的功能来优化德育工作的效果。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3]。比如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诵读活动中接受德育。比如可以每周确定一个主题,选择诚信、爱国、感恩、守信等主题,让学生选择对应主题的文章和材料,进行诵读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搜集资料,并练习诵读,能够对诵读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学习其中良好的品质。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此外,学校还可以播放主题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来渗透德育,比如《我和我的祖国》等,可以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小学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向上和向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爱是教育者的工作之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应该关爱学生,将对学生的爱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德育工作中也应该用爱和真情来打动学生,优化德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凤娟.爱在左责任在右——记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J]. 读写算, 2018, 000(009):74.
[2]张延军.爱在左,情在右——班主任管理的艺术[J]. 家长, 2019, 000(016):66-67.
[3]谢广红.以爱施教,以情动人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000(008):215-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