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茅斌
[导读] 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
        茅斌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广德湖小学 浙江宁波 315172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与长远发展相关的能力和品质。数学计算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计算数学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数数学计算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将首先分析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数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接着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数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前言: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学生而言,不论是数学思维能力还是其数学计算能力都处于待挖掘状态。教师在这一时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以核心素养的视角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数学这一学科,为今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学科基础,同时,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学生也更能全面的掌握与数学计算相关的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这些能力与品质都会对学生的整个人生影响深远。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数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小数阶段的数学教学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数学运算,而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赋予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更多的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既包括学生计算正确性的提高,同时也包括学生简便运算能力和学生计算速度的提升,只有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计算,才能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其他数学能力;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涉及的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小学阶段涉及的内容更是与我们的平常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是为了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是让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强化;三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是一张白纸,教师要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穿插思维能力的教学,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初步具备数学思维,今后的学习则是自己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数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1.从情境教学入手,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不是为了让学生去进行简单的数学式子的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只有让学生先学会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列出需要计算的逻辑公式,进而才能开展计算[2]。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入手,来引导学生首先学会独立去思考数学问题。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这样的教学情境:“圣诞节到了,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分糖果,班上一共有35个学生,每个学生分8颗糖果,那么教师一共需要买多少颗糖果?”,这样的情境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通过引导可以让学生思考之后列出“35×8=280”的数学计算式,从而帮助教师确定自己需要买280颗糖果。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列出计算式,再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不仅让学生的数学计算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用数学计算式来解决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大都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会被广泛应用,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教学,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的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来教学,既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完成之后,可以通过生活实际的问题举例来强化学生的小数乘法的运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每天我有1.5元的零花钱,一个月我有多少零花钱”以及“一个玩具8.6元,3个玩具一共多钱”等这样与小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如果小学生小数乘法学得比较好,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计算出自己想知道的答案,而如果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则可能算的比较慢,或者算错。将其联系到生活中,则充分的体现了计算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教学要以引导、启发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让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热情得到极大的启发,则对数学教学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当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要认真的备课,尽可能的选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
        3.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的技巧
        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让学生埋头苦算,还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在计算的过程中保证速度与正确性,而教师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指导性,无疑是充分的抓住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开展引导,让学生从多方面掌握数学计算的技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三点:第一点,教师要注意合理的问题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或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是给学生提点某个计算技巧,这样的教学问题才更具有教学意义;第二点,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竞争比赛中得到提升;第三点,教师在课堂学生数学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人而异,教师也要通过观察和聆听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计算的技巧。课堂教学时间是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最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展教学指导[3]。
        4.开展课后拓展教学,强化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大量的强化训练,然而,课堂甚至学校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后拓展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练习,其数学计算能力得到强化训练。例如在《三位数乘二位数》一课的教学时,因为三位数乘二位数的计算往往比较复杂,在课堂不可能完成大量的练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注重给学生教授计算方式、技巧以及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计算练习让学生通过课后自主练习来完成计算的强化训练。课后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不仅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课后充足时间的练习也有助于学生耐心与细心的培养。数学计算既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教师要巧妙的布置课后拓展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完成相应的练习,而不是让学生疲于应付差事,而不能真正达到课后强化训练的目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碎片化的教学时间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也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中其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结语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数数学教学中最核心也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情景学习、联系实际学习、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等各个环节的学习,不仅能熟练的掌握数学计算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4]。当然,小数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学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付诸更多的耐心,通过不断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学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旭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88+92.
[2]郑木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17-218.
[3]王立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7,15(13):162-163.
[4]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06):51-54.
作者简介:茅斌,1979年03月,男,汉族,籍贯浙江宁波,大学本科,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