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卫华
湖北省汉川市沉湖镇福星小学431608
【摘要】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一门基础竞争型学科,很多同学会因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没打好,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陌生化、逃避心理,甚至影响到其他方面的身心发展健康。其实,初中阶段更是学生提高自己、增进对学科了解的黄金阶段,且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只要学生积极调整心理和学习状态,通过初中的努力“补课”也是可以弥补基础的不足,消除对学科认知的偏见,就能够很好利用初中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实现语文水平,实现包括语言、思维在内的思维的巨大飞跃。
【关键词】紧张心理 初中教学 语文课堂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语文学科一直被当作一门基础型且“慢热”的学课,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学习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迅速的提升。学生们也很难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语文学习一直处于僵化、停滞阶段。其实,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重视到语文课堂的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课堂导入、课堂互动以及各种课堂教学新形势。首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心理传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同时获得积极的学习辅导,形成良好的学科学习素养或者竞争品质。
1、开源引流,开拓观察视域
科学证明,人类的心理行为立足于人脑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形成根源在于现实中的取材。学生在培养思维能力的阶段,其实也是选取学习材料和加工方式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够开拓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层次,就能够让同学获得更多感兴趣、更多可供思考的资源,而不是传统的书本知识灌输,这样,就能让更多同学学有所得、有所进益。
例如,部分同学接触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缺乏传统文化积淀,或者因为机械性的学习模式,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感知。老师就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时间活动,通过丰富的实践资源增进同学们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实践活动重在体验,教师可以避免直接的说教,而改以安排给这些同学更加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让这些同学组个诗会,玩个投壶,玩个“曲水流觞”,也可以融合现代的游戏形式,比如打水漂,带领同学们来到公园的桥上,比赛打水漂,水漂小的根据眼前景色回忆相关的古诗元素,可以吟诵学过的古诗,也可以自己赋诗。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们更容易获得真实的审美感受,更容易被诗歌打动到。例如,公园当时正是春色满园,老师就可以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起头:同学们,记得这是哪首诗词吗?万物都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之下,这样一句话,用古诗表达出来,是不是更加含蓄、优雅、动人了呢?你们也来试试。接着让同学们根据眼前的景物,适度开展想象,首先提取出一些组诗的要素,在教师的启发下吟诵出诗歌,让眼前之景、始终之景“活过来”。
2、情感助力,实现自我满足
语文的学习不是一个枯燥、沉闷、无声化的过程,学生们很多时候表现出的紧张、畏怯等心理状态其实和语文学科特点是不相符的。但这其实也是语文学习中的正常状态,深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深入了解语文学习知识,进一步消除紧张和畏怯等心理状态的过程。情由心发,情意及心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实现热情、温情和共情,将课堂转化为一场交流、抒发情感和心志的良好互动,帮助学生从心底摆脱对语文课堂的刻板印象。
课堂可以有很多形式帮助学生摆脱紧张感。比如鼓掌,鼓掌是很有节奏很有动感的,教师可以课堂中穿插固定的鼓掌环节,培养课堂的节奏性,课堂鼓掌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太过杂乱或太过整齐,不必用力过度、也不能毫无声音。正确的鼓掌其实是一种与人相处的礼仪。在老师找同学回答问题、表扬同学,同学们的鼓掌可以更加持久热烈,而当同学心情不好时,可以同桌击掌,也可以大家给这位同学鼓掌,鼓掌的时间要持久而稳定,表达支持同学的诚意,带动课堂的气氛。再比如,歌谣合唱、话题讨论,这样集体化的活动往往场面热烈、自由生动,就像《国王的演讲》中一样,人在热烈的氛围中能够更自由、畅快地表达内心的意见和想法。
3、创设平台,欣赏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需要更多的舞台来展现自我。心里紧张状态很多情况下是自我经验展示不足从而产生的一种抵触心理。
学习上,班级里有一个“我是小蜜蜂”的语文好词佳句积累的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在每个星期的阅读课后进行反馈,采蜜最多的小蜜蜂和有进的小蜜蜂都上台,教师给他们拍下照片放到班级空间进行展览记录渐渐的班级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不点都有了自己的“组织”,她是合唱团的,他是朗诵组的,他是剧组演员,还有他是负责幕后道具。从一开始的粗糙渐渐的变得有模有样,因为切身的参与,每次的主题班队总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诚实,感恩,合作,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他们的心底打下烙印。对这些基本品德的领悟,其实也是在帮助同学们增加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自我情操,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学生在精神品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中,会逐渐寻找到自我的归属感,从而有效消除心理的紧张。
结语
任何一项学科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完善和健康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怀的学科更是如此。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很大的潜力,语文课堂上的心理教育其实也是对学生成长更全面、更深入的关注,对学生成长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在应.语文教学与逻辑思维训练[J].理论·视通,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