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德伟
绥化市第九中学
摘要: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语文学科特点、立足于教材,有针对性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高中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高中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高中生离家出走和自杀的现象频频出现,高中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高中语文教学是体现人文性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让学生能够对困境形成正确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顺利走出困境。
一、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而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学生心理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心理存在问题。高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其心里特征既具有一定的童年期痕迹,同时也具有了一定成年期的萌芽,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表现既成熟又不成熟,他们不仅需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就更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
二、高中语文教学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高中的语文教材是由生动形象的文章所构成,并且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是为老师提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针对整个高中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教学文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充分的培养。对于学校而言,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活动是全部教育活动当中时间最长的活动。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语文。教师通过辅导学生阅读各种文章来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发现学生异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2]。
三、高中语文教学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看做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输送知识。现代化的教学理论认为只有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来共同配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教学来看作知识的储存和提取,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教学和策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合作的关系、和谐的关系以及互动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所建立的,传统师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认为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需要通过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智慧,教师是权威,学生是被灌输的对象。现代化的人本心理学家则认为,人本身具有成长的需求,既包括了对于认知的需要,又涵盖了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越能够得到满足,则学生因此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就越发强烈,进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现代化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能够以教育者的身份来教导学生,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训斥和打骂,并且以强制的手段来让学生服从自己的意愿。教师需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的思想,在和谐互助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发展[3]。
(三)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
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需要对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对学生开展一定程度的心理辅导,同时还能够与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来实现对学生的良好辅导。根据现代化的教学目标,教育需要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素质成长,这要求语文老师不仅需要对所教学科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规律,在日常的教学生活当中发现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能够采油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是对现代化语文教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这也是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昂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所在。
(四)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的技能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需要具备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技能的要求。它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课堂当中创设必须的环境条件和活动程序,能够吸引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当中来,让学生能够和教师开展积极的合作,减少课堂当中的冲突和压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自己的行为异常,从而努力消除掉自身的问题,让课堂教学的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高中语文教学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营造良好的课堂年份为,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建立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教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学生,则学生也会尊重和敬仰教师,进而在课堂上形成开心愉悦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充满微笑的上课,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喜悦。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能够采取温和的方式来为学生化解尴尬,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始终严格的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全班学生带来积极的上课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能够增强自信,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这也是现代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成功,从而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特别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而是需要采用商量的语气来对学生进行说话。通过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三)着眼心理健康培养目标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语文课文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的社会现实,同时这也是进行心理辅导的最佳材料。只要语文教师能够细心挖掘教材当中的内涵并且巧妙利用,就一定达到辅导心理的效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心理素质为目的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结合,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对课文当中人物的分析, 来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更加积极。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寻找做人的道理,为学生理想的花朵进行灌溉,从而萌发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坚持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强化教育,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未来所遇到的问题,而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加升.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N]. 江苏教育报,2014-09-26(003).
[2]陈永娜.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D].鲁东大学,2013.
[3]代小军.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08):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