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灵
四川省成都市海滨小学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是组成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具有较强工作性的学科。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的教学和德育具有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为将来社会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有效对策
前言:随着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和推进,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要求的需求也逐渐提升,新课改的推行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们的德育教育,但是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要不断的探索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方式,有效的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日常需求。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多数内容都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将学生代入到教材中,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 ,将文本形式的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的展示出来,将课文中的故事变成学生真正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道理,从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教材中的鲁滨孙以及其他等角色,找其余学生扮演旁白,以及教材中的其他角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这篇文章教会我们的意义,并且教师鼓励角色扮演的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基础知识、学习情况的等,分成能力均衡的小组,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演习,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还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学生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不论是朗读课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分析等,都是加深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反复体验课文内容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实现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
当前的小学生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基本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学生小的时候就尽量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让学生获得了很多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点。
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思维活跃性都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对自己进一步的认知,突显自己的优点,及时的改正、完善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素质德育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时,这篇课文的主要描写了日出时美丽的景象,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字里行间充满朝晖霞彩等动静变化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将学生分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在根据教材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日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生们能掌握课文的大概重点内容,并且知道了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认为日出的美都是不一样的,然后教师在课堂中找出对课文中语句理解的不够清晰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通过学习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知道自己以后的学习目标。
三、通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在课外活动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德育,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只够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内容,而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德育工作来说,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的运用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范围,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第二个方面是教师可以开展语文活动来渗透德育工作,如手抄报、主题班会、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充分的感受到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主要讲述了钱塘江涨潮时的神奇壮观景象,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钱塘江景象的宏伟壮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为学生讲述和钱塘江的历史背景或者是历史故事,如唐末五代的时候有个吴越王教钱缪,在治理杭州时,通过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解决了涨潮时带给村民的灾害。通过教师讲述的历史故事和背景,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钱塘江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钱塘江的魅力,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还能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受到熏陶,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时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创新,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团结友爱、自立自强、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峰.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策[J]. 中华少年,2019,(14):122.
[2]张生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J]. 当代教研论丛,2017,(06):52.
[3]王学进.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J]. 新课程(中),2017,(0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