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内外阅读衔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刘阿丽
[导读]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刘阿丽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斋小学 福建漳州  363200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但是小学生的学习呈现出应用思考不足的情况,需要应用课内外阅读衔接推动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介绍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定义和小学语文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了应用的策略,希望保证学生在阅读教学开展中获得语文综合素质的成长,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应用意义;开展策略

        前言: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学生对课程内的知识有理解认识,但是新的文章阅读中就出现困难,无法完成知识的获取,也不能完成正确的解题,其朗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都没有成长。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组织和开展中应重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保证阅读能力的培养,拓展阅读面,锻炼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认识到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教材当中,让学生走出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做教学引导是必要的教学策略。
一、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定义
        课内外阅读衔接是一个阅读内容拓展、学习方式结合的教学概念,针对的是课内外的阅读学习指导,让学习中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有阅读方法的强化,有能力的提升,利于基础知识学习中对小学生的指导,保证语言综合能力的成长。在阅读衔接的形式上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的侧重,以学生的有效自主阅读为中心做应用策略设计,保证课内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
(一)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应用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有了实践的内容,可以在内容上帮助学生做主动性分析,强化课内阅读理解认识。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方法的建立和实践的联系,衔接的应用就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有了能力养成的条件,在课内完成阅读方法的总结,而在课外阅读中做实践练习,还能锻炼语文综合能力。
(二)积累语文语言的知识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能只依靠教材内容,还要注重语言文学的文化积累,以此能够提升知识面,无论在学习,还是应用中都能得到自主性的参与,并获得效果。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应用打破了以教材为唯一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有效的阅读理解大量的文学作品,其文化底蕴会得到成长,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审美和语言都会有所提升。同时文化的积累也能促进综合能力的进步,写作中有素材和华丽的辞藻,语言表达中精准、完整,阅读中可以正确解读知识内容,完成审美体会[1]。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一)立足课堂开展群文阅读
        阅读衔接的应用要以教材知识的有效理解为核心,所以在策略的实施上要先立足课堂教学,保证课内阅读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也让课外阅读有效进行,强化个人阅读思维和能力的成长。在应用策略上可以在课堂中采取群文阅读,将课外阅读指导和课文教学结合,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进行双向思考和阅读理解,利用阅读衔接的作用提高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培养。

以《猎人海力布》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选取一些中外民间故事,组织一个故事主题的文章组,然后在课堂中将学习分组,以文章组的阅读为目标开展自主阅读的组织,其中要树立故事时间、人物、地点,故事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故事有哪些感受的阅读讨论目标,以使学生之间能够针对文章组做阅读分析,既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也能在阅读过程中有阅读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理解认识。群文阅读的开展让课内外阅读衔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体现,有助于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也让学生有阅读方法和思维的进步[2]。
(二)注重实践发展校本阅读
        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应用策略上要关注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支持,其中以实践阅读为基础的校本阅读是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内阅读的认知和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强化,便于发现自身阅读中的补足,而教师也通过校本阅读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知识,让字词句的理解应用,中心思想和情感的阅读理解都能得到实践练习。而校本阅读的开展中要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不要增加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习上的依赖性[3]。比如在《将相和》这一课的校本阅读开展就可以将之作为作业,让学生去做阅读练习,依据课文阅读的过程,记录生字、朗读课文、完成阅读分析。教师在其中要做出目标性的指导和树立,让课外阅读不再是接受式的理解,而是自主性阅读分析,保证课内学习在课外练习中的完善和强化,锻炼阅读能力。校本阅读的开展让课内阅读教学有了延伸,并为课内外阅读衔接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平台,使语文阅读理解有了完善的过程。
(三)重视课外阅读课堂应用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境创设,但是实际效果受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影响较大,特别在高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引导效果有限,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并不会受简单情境的影响。对于此,教师可以应用课内外阅读衔接做教学引导,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资源,组织个人阅读理解认识的表达,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阅读理解认识有课外向课内影射的过程,推动自主阅读的有效开展。比如在《父爱之舟》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就让学生讲述一些关于父爱的阅读素材,以此形成一个阅读探究的氛围,激发所有学生完成课文审美阅读的意愿。同时课外阅读资源的教学衔接应用方法,让课外阅读的知识有了表现的空间,可以提高课外自主阅读的意识,保证了课内外阅读衔接学习的质量。但是在应用课外阅读开展课内教学的衔接过程中,要注意阅读计划中有课内外的整合,使学生有做表达的内容,保证阅读教学中有自我反思的过程。
(四)基于阅读衔接开展活动
        课内外的阅读衔接需要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性的行为,而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效的衔接需要有具体的过程,只是做教学上的应用,学生无法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兴趣的建立。在方法上可以开展综合活动,让课内外的阅读有具体地开展过程和形式[4]。比如在班级中建立读书角,定期组织学生讨论新阅读的文章和作品,使相互之间的阅读知识能够完成交流,帮助阅读能力的成长和发展;建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朗读比赛,促使学生去做古诗词等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组织学生分享读书笔记,让课外阅读的开展能够认真思考。这些综合活动的开展让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有了形式的互补,能够使学生有能力完善,并建立课内外衔接教学实践,形成校园和生活阅读的结合,指导学生建立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结论:总而言之,课内外阅读衔接让学生的自主阅读得到了支持,也让教材知识内容有了应用方面的延伸,有助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建立和发展,使教学的开展满足学习探究的需要。但是在衔接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课文的联系,并从学生的教学主体出发来完善衔接教学的设计,让课内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保障,课外阅读带动课内学习的延伸和应用,建立一个整体性的自主阅读学习环境,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敏萍.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指导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1):128.
[2]王文晶.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华夏教师,2019(30):64.
[3]彭文婷.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64-65.
     本论文系2020年度漳浦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编号:ZPKT20003)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