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撬起小学语文识字的有效支点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胡可安
[导读]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通过不同维度更新和完善课堂中的教学环节。
        胡可安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安山镇泰小学  510950
        摘要: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通过不同维度更新和完善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将思维导图模式引进课堂,通过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结构,以思维导图的特点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课堂教学内容以精彩化、清晰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会让学生理解汉字、认识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内涵,促进学生成长。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识字;有效支点;分析

        前言: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分析语文课堂中识字教学的现状,通过不同策略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优化策略,能够推动学生知识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的提升,也会在教师有效的指引和科学教学方法的尝试运用中增强学生的总体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让识字教学为学生的终身语文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得以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抗拒心理严重
        识字过程需要学生完成不同汉字书写方式的记忆、汉字读音的记忆,过程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在识字学习中会呈现一定的抗拒心理,学生对识字方法的掌握能力不强,识字过程对学生的指引度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逐步降低。学生严重抗拒在识字过程中投入精力和时间,导致识字学习效果逐步下降[1]。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在完成识字教学指引时,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成汉字的读音练习和书写练习,让学生默写、采用听写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效[2]。
此模式降低了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热情,导致学生逐步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厌烦心理,识字教学难以与先进的模式相吻合,对学生的指引度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成效逐步降低[3]。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一)利用思维导图,介绍偏旁部首识字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可以传播相应的识字规律,让学生在规律的掌握基础上高效认识汉字、记忆汉字,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显现。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有效指引中尝试有效模式,完成汉字的记忆,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成效不高、学习信心不强、学习兴趣减弱的问题,会有效推动识字教学成效的稳步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完成知识内容的渗透,教师可以以“王”字旁为例,让学生认识皮球的“球”、游玩的“玩”、道理的“理”,让学生学会在同一偏旁部首的前提下,替换偏旁部首旁边的汉字,组成另外一个汉字,在思维导图中介绍“加一加”方式,再次讲解上述三个汉字如:王+求=皮球的“球”、王+元=游玩的“玩”、王+里=道理的“理”。

课堂教学以思维导图的加一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字,随后在思维导图基础上可以介绍“减一减”原理,眼睛的“睛”-“青”=“目”、水波的“波”-“氵”=皮球的“皮”,体现的“现”-“王”字旁=再见的“见”,课堂教学内在思维导图基础上,教师介绍“加一加”和“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会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推动学生在日常识字学习中成效的提升。
(二)利用思维导图设置教学情境,强化识字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思维导图教学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汉字学习意识,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进步。在课堂内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基础上介绍课文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不同汉字内容。在思维导图教学情境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探索欲望,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感受和感悟,以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推动识字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例如:在《一去二三里》的识字中,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基础上设置教学情境,编写成小故事形式,让学生完成汉字记忆。在思维导图中指引学生循序渐进完成上述汉字的记忆,让学生出演舞台剧形式,不同学生代表不同的汉字,在课文的背诵中不同汉字,展示出自己的特征,以“身体广播体操”形式演绎不同的汉字,用身体描绘笔划书写不同的汉字,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思维导图教学情境中学会记汉字,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的发展。
(三)利用思维导图传递分散识字法
        在思维导图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不同字词的分散记忆方式,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汉字。思维导图会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脉络,在知识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指引学生、引导学生,会推动学生在知识学习、方法探索和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进步,以汉字的教学为基础,推动学生识字学习成效的稳步增强。
        例如:爸爸的“爸”可以分成父亲的“父”和嘴的“巴”,利用父亲的“父”的形,加上嘴巴的“巴”的音,组成,爸爸的“爸”。教师在课堂教学内通过分散识字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记忆汉字、了解汉字的内涵。再比如快递的“递”用形象的方法记忆偏旁,加上弟弟的“弟”的声音,组成快递的“递”。教师在思维导图基础上介绍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快速记忆汉字,提升汉字记忆效果。随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模仿教师的方式分享不同的汉字记忆方法,让学生学会不同的技巧掌握汉字,在识字学习中应用技巧提升成效,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方式方法指引,让学生掌握不同模式。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利用不同角度更新学生的学习策略,以此强化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会推动教学实效性和整体教学成果的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完成汉字学习,促进学生形成长远的汉字学习基础,为学生终身语文知识探索意识的形成创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荔.绘图学文  个性发展——思维导图在小学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37.
[2]张 沃桃.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研究[J]. 教育天地,2019,1(2).
[3]宋雪,刘光洁.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03):111-114+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