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摘要:
“棍球活动”是以“软式棍球”器械为载体,在幼儿体育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指导下,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而开发的体育游戏、操节、专项等活动。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幼儿棍球活动内容入手,挖掘内涵、方式以及价值。
关键词:内容;内涵;价值
通过对知网、相关书籍的搜索与阅读,搜集相关资料发现,棍球活动是成人曲棍球运动的幼儿版。曲棍球又称草地曲棍球,是指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内,以控制时间为手段,控制球为焦点,控制速度和时间为保证,借助曲棍在有效的区域内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内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分为游戏、操节、专项三部分内容。
一、棍球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
(一)棍球游戏的研究
游戏和动作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他们获得感官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格鲁佩(Grupe)从人的日常实际出发,归纳出运动的四个不同的意义维度:工具意义、感知和体验意义、社会意义、个体意义,都需要运动来实现个体功能、社会功能、创造功能、表达功能、感受功能、探索功能等,棍球游戏的开发及开展能够满足幼儿感知不断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幼儿的心智与成人大不相同,他靠自己的天生禀赋创造出品质的成就。他不仅创造了语言,更创造了说话的器官,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及各种表达智慧的方式。”在课题研究内容开发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与棍球互动中,积累了丰富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等基本技能经验,在与同伴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提升了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运动认知。
(二)棍球操节活动的研究
棍球操的创设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中班棍球操是在棍球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研发。除了早操动作带来的效应,更多的是棍球器械产生的激发幼儿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的功能。好玩的球棍是幼儿运动生活中的重要伙伴,我们创编的游戏棍球操适合幼儿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当然,老师在认识上有所缺失。
正如李莉所说,操节活动是幼儿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途径与形式,但是对早操活动的功能定位十分单一,通常将早操作用局限于发展幼儿动作、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对幼儿造早操中培养情绪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坚强的意志力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早操活动同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相互渗透更是缺乏关注,从而限制了幼儿园早操活动潜在的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
在音乐选择和动作编排中,我们注意以幼儿为主体,但是容易把早操成为一个孤立的环节开展。李莉指出,在早操创编的时候,应该结合棍球主题课程,注重幼儿参与。比如音乐的选择与试听、合作加工、角色扮演。
(三)棍球专项活动的研究。
在专项活动中,我们注重与季节、节日、课程相结合,体现整体性。参考项目活动的的价值,围绕这个议题,幼儿园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正如虞永平说的,项目取向课程往往是幼儿现实的学习状况出发,它往往不是一种完全预设的课程,而是一种不断生成、不断建构的课程。
所谓项目活动,是一种课程组织的形式:儿童在教师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主题或项目)或认知中的“问题”(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知。正如,我们我们推进的“棍球季”项目,正是在幼儿积累棍球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鉴于幼儿表现与探索的需求进行开展。
二、棍球活动内涵的研究。
耿培新在《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中提出,[ C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远近法则是动作发展方向与序列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儿童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发展是从身体中线向外开始。幼儿拍球时,最难控制的是他们的手,因为手距离身体最远。如果是用球棍击球,球棍顶端就成了距离身体最远的部位。当孩子试图支配比身体还远的物体的时候,需要更大的经验积累,才能感知球棍在三位空间的位置,这就是会打偏的原因,也是经常用手去捡球,或者蹲下来。
沈建梅认为:曲棍球运动是一项极其消耗体力的运动,活动中用球棍触球,球体小而速度快,人数多,球棍伸展面积太大,对幼儿灵活、速度、躲闪能力提出了较高的挑战,同时,增强了了幼儿的有氧、无氧能力。在运动中,要避免身体和球棍的干扰,利用停球、运球、传球、放棍、射门等技术,将身体、球棍和球三者灵活处理。
三、棍球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
(一)棍球活动有利于幼儿动作和身体素质发展。
棍球活动是在固定场地走跑的综合运动,运动期间移步、急停、蹲起等,极大锻炼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的发生伴随着耐力、速度、力量、平衡等身体素质。在幼儿奔跑的过程中,要躲避同伴的碰撞,拦截球的移动,这需要力量和速度的配合才能完成。
尤其是远距离射球和近距离进球的技能,需要幼儿身体和大脑的密切配合,在不同距离的变换中体现力量和距离的关系。在将近30分钟的运动中,对幼儿耐力更是一种挑战。同时,有氧运动的练习,促进了幼儿心肺功能、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机能的发展。
(二)棍球活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的发展。
幼儿棍球活动是集体活动,为了同一个目标,幼儿之间的交流更有方向。为了解决场地上的问题,他们会主动积极的思考,满足其交往的需求。同时,对于大班竞赛性游戏的结果,教师会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引导,把关注点放在幼儿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引导其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同伴之间的活动是自发的,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会突破自己,表现出更多自己未知的行为和品质。比如为了完成比赛,幼儿会坚持到底;为了团队意识,会给同伴合理的建议;为了证明自己,会提前规划角色;为了能取胜,会根据同伴特长调整位置等。
(三)棍球活动有利于幼儿表达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棍球活动内容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比如安静的幼儿喜欢在棍球场地写生;为了给同伴加油,啦啦队会主动制作彩旗、毛球等。教师会根据现场,为幼儿创设平台。比如棍球故事,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棍球走秀,提高幼儿的大胆、自信等。
参考文献:
[1]雷娜特.齐摩尔著,杨沫 易丽丽译《幼儿精神运动手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2]徐锐.浅谈幼儿园器械操的编排[J].幼儿教育,2016.1
[3]李槐青.试论瑞吉欧项目活动设计的特点[J].长沙大学学报,2010.7
[4] C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