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荣
城固县小盘小学 陕西汉中 723209
摘要: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将教书与育人二者结合起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重点阐述了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语文课堂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对策。
关键词:课程标准;德育渗透;意义;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它贯穿在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中,发挥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功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可见,德育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我将从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的意义和途径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条捷径。语文是我国母语,更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潜移默化的学到德育知识,并不自觉的运用于交际中,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条捷径。在这条路上,语文教师不仅教学生掌握了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容易让学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这种课堂更容易开阔学生的想象与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及传统美德。
2、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渠道。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仅仅依靠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在语文中开展德育教学,能够培养及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知识、美德融为一体,让语文课堂成为培育情操的阵地。
3、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打造“有效课堂”,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促进。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反过来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会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高尚,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率美的古今诗歌等。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二)充分上好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时加以渗透。
1、课堂导入,渗透德育。
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导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图,再让学生观看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观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这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再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有更深地了解?这样,学生又会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2、抓住重点词句,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再做适当的补充。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交流。交流后作适当指导,如“西辞”,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最后一句诗句时,体会“尽”与“唯”字的传情,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意境,并展开丰富地想象,以体会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友谊的可贵。
3、抓住重点语段,渗透德育。
要想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真正地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必须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必须抓住重点语段。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我重点抓住文章的第二、三、四三个自然段来讲述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默默调整搭石的老人,在教学此段时,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么想、怎么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然后通过交流,以体会到老人的心灵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在教学此段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指名读,部分学生在讲台前做表演,让全班学生体会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看的见的美,从中受到感染。第四自然段也是如此,以表演形式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最后在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
4、适时拓展延伸,渗透德育。
拓展延伸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学生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后,让学生讨论:你以后要怎样面对来自父母或老师的赞扬和批评呢?这时我会趁热打铁地引导说: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是一种爱,我们要正确对待它才能不断前进。
(三)布置好作业,适时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一些适量的作业来渗透。作业有多种形式,可以是阅读资料,可以是作画,可以是观察等。
比如,在学完《搭石》一课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课后去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去寻找、去发现他们的美。等到作业交流时,他们会踊跃发言,有的说:我发现了班里同学身上的美,他主动帮同学修好了椅子。有的说:我发现了校园里的美,校园里的纸屑不见了,垃圾不见了,这是同学们共同维护的结果。有的说:我发现了妈妈身上的美,妈妈每天给奶奶喂饭、捶背、擦身子,以后我也向妈妈学习,一样孝顺老人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作业,德育的渗透轻松地完成了。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也引领着学生如何正确做人。所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1]李志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88.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