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洪志成
[导读] 数学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体校高中生因为初中数学基础本来就差
        洪志成
        (福建省南安市体育学校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体校高中生因为初中数学基础本来就差,到了高中又将过多时间用于体能训练,所以大多跟不上课堂进度。而数学知识各个章节有着密切联系,知识断层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体校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和该问题有很大联系,在学生的疏忽、遗漏下,学生的成绩深受影响。为了改变这样的问题和局面,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消除数学学习障碍。
        关键词:体校;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对策

        前言:虽然很多体校高中生平时听课非常认真,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但最后的数学成绩总是无法令人满意。不少学生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学习自信。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出现学习障碍。消除体校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从某些角度来看有利于增强高中数学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高中生学习障碍成因与表现
        导致学生出现学习障碍的因素非常多,学生的表现也各种各样。以笔者的经验来看,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障碍和下述几个因素有关:
(一)数学基础差,学习信心不足
        学习是重要的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已知认知不断拓展知识,对学习的内容整理和再加工,并在最后用易于掌握的方法存储。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和已有知识结构如果出现冲突[1]。缺少媒介点,学生就会被知识所排斥,无法理解知识。有不少体校高中生之所以数学成绩差,一是本来数学基础就极差,二是因为时间大多被用在体能训练、各种体育比赛上,容易出现缺课现象,如有上课时又经常没听或是心不在焉,从而影响学习。学生因为遗漏了部分知识,所以学习新知的时候发现衔接不上,无法整合新旧知识,而短时间的补课又难以很好的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难以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这一问题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然而,数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推理严谨,结论明确,而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体校学生而言,容易形成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丧失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
(二)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
        数学教材当中拥有非常多的定理和公式。部分学生学习的时候只记其中的理论,没有对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2]。部分学生不善于分析和思考学习方法的证明思路,没有重视解题中的作用。比如学习数列知识点的时候,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各种公式已经在书本上有了明确的证明过程,可是很多学生并不关心公式来源和学习方法,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强行记忆知识。虽然这样的方法可以解决许多能够直接套用公式的问题,可是在遇到比较开放、灵活的问题时,学生会陷入很大的难题,不知道如何处理。
(三)不良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审题习惯不好,解题过程中根本不在乎习题的条件和要求,没有预想解题思路直接盲目答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仅仅局限于直观学习,没有综合考虑,揭示问题本质。学生没有灵活使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3]。学生不联想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死板且无聊,比如学生只会生搬硬套现成的定理与公式,学生按照固定模板学习知识,没有进行类比与联想。学生只满足题目答案并不规范化与合理化自己的解题流程。
二、帮助体校高中生突破数学学习障碍的方法
(一)提高兴趣,增强自信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知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兴趣以后能够主动学习知识,帮助学生突破和预防各种学习障碍。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介绍小故事、小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比如在等比数列求和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棋盘小麦的故事,在讲解归纳法的时候,可以介绍多米诺骨牌。这些活动与故事充满了吸引力与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理解效果。
        针对体校学生的数学无用论,把体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数学与体育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像时,将抛物线与运动员推出的铅球的运动轨迹、跳水运动员的跳水运动轨迹、踢出的足球的运动轨迹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具体事例掌握抽象知识,在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夯实基础,降低重心,重视例习题
        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与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新知讲解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特点,充分照顾每一名学生的不同,包括个性差异、认知能力差异。教师需要加强基础知识讲解,教师不能让学生强行死记硬背知识。教师可以用实践活动的方法帮助学生一步步掌握知识的“源”和“本”,深入理解以后自然可以灵活使用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例、习题是专家从茫茫题海中精选出来、体现这个章节的教学要求的最典型的问题,而且一般难度又相对不大,探究这些典型问题,就会对这一章节的内容有个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典型问题正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源”和“本”,积累多了,提高能力就有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对典型题目的探究,重点应放在分析思路、探究演变上,而不必死记一个题目的结论。而且,许多重要的例题和习题反应了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数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对这类数学问题,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源于课本也是高考题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挖掘教材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典型题的作用,如变换课本中例习题的背景、改变图形位置、增减题设或结论等,同时深化推广或变式变形以及引伸创新,达到深化“三基”、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学习中细节十分重要,习惯决定学生的未来。习惯重要性显著,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予以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足够的关注度。比如要求学生认真的审题,并做好解题过程规范,平时做完题应当及时反思,并在最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对于典型例题的解答一定要认真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做好题目相似内容的整理和归类,在总结归纳中整理知识,并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质量。
        结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并存的课程。考虑到体校高中生基础薄弱的问题,教师需要做好教学思路和思维引导,打破教学难题。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克服困难与挑战困难的准备,形成困难克服信心和勇气。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减少对学生的指责与惩罚。在良好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沁珊.论述如何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5.
[2]张依淼,袁力.数学学困生内因分析及教学探索[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6):139-144.
[3]王海军.高中数学学习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