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杜金花
[导读]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重视推进小学生的德
        杜金花
        荆门市楚天学校,湖北 荆门  448124
        摘要: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重视推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帮助小学生强身健体,还需要重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的体育教学当中,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的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结合策略
引言
        德是众多品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品德需要从小培养,所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至关重要。并且,德育教学并不局限在某一学科教学中,而是融入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融入德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拥有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热爱体育学习,有助于他们的体育素养发展。
1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渗透方法
        1.1言传身教法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他们善于模仿,但是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做出正确的示范。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的优化自身的形象,日常生活中重视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增强人格魅力。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下,学生潜移默化的也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素养。
        例如,为保障学生户外体育的安全,学校要求学生穿运动鞋,夏天的时候天气又比较炎热,这时许多的学生就不会遵守这一规范。教师在教育学生遵守规范的时候,首先自己需要以身作则穿运动鞋,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和榜样。然后在告诉学生穿凉鞋上体育课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最后举出生活中穿凉鞋上体育课出现事故的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小学生自觉的遵守规范。
        1.2游戏竞赛法
        小学生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而且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比较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创造更加适宜的游戏氛围,通过组织灵活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小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表扬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纠正和矫正不规范行为、不良行为。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三足赛跑竞赛活动(该活动为两人一组,将相邻的两条腿绑起来进行赛跑,先到终点者胜利)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组。如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一组、日常生活中有小矛盾的将其分为一组、激进的和沉稳的分为一组。促使小学生在参与比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竞技意识。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间的矛盾和摩擦也就迎刃而解了。
2小学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策略
        2.1应用德育资源,实施德育教育
        挖掘德育资源,便于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在挖掘了德育资源之后,教师要结合教学所需,应用多样的策略将这些德育资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们在获取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以“篮球”为例,这是一项以集体为主的体育项目,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多样的篮球技能,提高篮球操练水平,还要集体作战,学会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合作,正是篮球项目中的德育资源。为了实现该德育资源的有效应用,笔者在实施课堂训练的时候,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某一动作要领,引导学生们小组观看、合作讨论、总结动作要领。之后,则引导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监督、互相指导,合作掌握动作要领。之后,笔者则立足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创设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们遵循比赛规则,对所掌握的动作要领进行应用,通过应用提升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如此教学,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还可以使他们潜移默化地锻炼合作能力,尤其通过体验比赛活动,不断地增强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如此,为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2.2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保障和基本途径,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纪律与规范。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并为德育渗透创造良好的环境,有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及品格素养,通过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每位教师将遵守课堂常规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并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各环节中。同时,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严格自我要求,在提高自身体育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及品质完善,从言行、仪表、做人等方面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表率作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体育项目各有其不同的技术要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找到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各教学环节中,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同时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
        2.3积极开展教师评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对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良好品质的养成、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定期的做好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评价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考核、评价、分析教师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综合素养。
        例如,开展教师间的互评、教师的自评、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重视评价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全面性,考核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日程教学的风格和行为规范等;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将教师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针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表现良好和合格的给予鼓励,不合格的进行批评和再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规范,做好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以德树人,而学生应当在德育浸润下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进行德育教学,让学生在强健身体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提升,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更加主动地热爱生活。如此一来,体育教学会获得一定的突破,也会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庆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8):86—87.
[2]杨风,南天涯,冉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实证研究[J].运动,2016(18):58—59+135.
[3]梁丽容.浅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6):106-107.
[4]苏小坚.浅议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4):127+129.
[5]段炳容.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J].中国学校体育,200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