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杨昭
[导读] 课堂提问是一项关键技术。有效提问的作用可以是调研、
        杨昭
        福建省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  363208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关键技术。有效提问的作用可以是调研、引导、确认、接续、过渡等等。提问的方式有设问、自问、疑问、反问、追问等等。好的问题可以把课程内容贯穿始终,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同时进行有效的温故知新,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启迪心智。因此,在现代教学课堂中,数学课堂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巧妙利用追问等方式,牵起整节课的教学,让教者更加清晰,学生学得更加明白。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式教学;教学策略

一、课堂提问教学方式的优缺点
        在课堂上知识的获取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的,能力的提升才是困难的但也是重要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只是被现在的教育体制和应试环境所禁锢而已。因此课堂有效的提问以及追问可以对学生的思维等多方面能力进行有效提升。甚至再追问过程中学生有时会还会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正是这种良性互动证明了学生在进行连贯思考,使其身心都融入到课堂中来;第二,对老师来说一个极大的挑战,考察了老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其次,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对话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课堂本就应该是充满对话互动的场所,而非老师自说自话,学生目光呆滞的沉闷氛围。
        但因为目前国内主流教学法的根基是来源于行为主义理论的,也就是用奖惩手段作为强化刺激因素,来增强记忆从而改变行为的方法。也就是说大部分课堂上的互动都是通过课堂提问,获得老师的肯定或否定,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改变学生学习的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但目的性较强的的提问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过于看重答案本身。因此,在恰当的时间巧妙地对知识进行追问,就可以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有机会进行深度思考与交流,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小学课堂提问及追问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同以及教育方式的改变,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深刻,观点表达也越来越开放。以往的教学气氛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木然接受,即使是有想法也碍于内心纠结不会站出来。而现在多数学生已经从过去对信息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化为对知识的主动汲取,甚至对已有的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因此,教师学会进行有效的提问及追问,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时间及表达的机会,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表现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提问式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是为了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性,使小学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其次教师也是以提问的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面的注意力。因为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精神紧张,课堂上也会更加的提高注意力和知识点的记忆力。尤其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如果在听课或解题中出现走神的情况,则很难再将知识串联起来理解,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而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发展对至关重要。

连贯有效追问可以是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数学思维模式,“让“问题串”串起“思维链”。有效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1],让问题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催化剂。同时通过老师有针对性的一次次的追问,可以引领学生高效的思考,发现数学的本质,使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优化,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2]。
三、课堂追问的实施策略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追问
        在数学课堂中,追问的设计应该更有指向性,应紧扣重难点进行设计,这些问题应环环相扣地牵引着学生去观察、思考和创新。一般来说,教师对于课堂重点的提问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这说明学生对于难点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系统或是理解知识的方法欠缺。此时,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追问,引导学生主动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3],并养成使用数学思维理解问题、表达看法的习惯,建立数学意识。
2、在探寻规律时进行追问
        小学生对于数学定义或某些概念的定义较为模糊,有时很难讲抽象的数学规律完全吃透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以课堂主题为中心,将数学规律及定义问题化设计,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使内容设计环环相扣,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较为有效的专注课堂问题。追问的设置应当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主动观察,发现规律特点,总结方法,从而让知识的获得自然而又有深度。
        而作为教师也应当充分备课、吃透教材。透过教材,不仅要看到教材所呈现的显性知识,更要读懂教材背后的隐性知识及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创设富有趣味的、具有思维挑战和数学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追问,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为透彻,对数学规律的探寻更加深入。
3、在理解错误时进行追问
        对于小学生来说,适当的鼓励与及时的纠错必不可少。而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表达欲都较强,在课堂上难免会对知识有错误理解。此时教师应当对错误观点进行公开及时的纠正,以免误导其他学生。这时,适当科学的追问就成为了化解学生尴尬的很好方式。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中的认知误差[4],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要点,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可以使其将已经理解的知识表达出来,提升学生自信,克服紧张、尴尬情绪。
结语:
        就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言,教育工作者的目光应该放长远。如何让学生受益长久甚至是一生,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单从教学来说,就需要多方面的探寻、改变和实施。而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巧妙地运用追问技巧,巧设问题串,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创作、表达等过程中学会学习,提升数学素养,使课堂成为活跃的会话场所,思维火花呈现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莎莎.巧用课堂追问助推数学学习[J].名师在线,2019,000(004):14-15.
[2]欧东彬.借助追问——让数学课堂走向深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00(003):28-31.
[3]于晓红.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探究[J].成才之路,2019,000(007):30..
[4]周彬.课堂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有效备课的价值追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00(006):P.150-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