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跨期决策的特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霍东杰1 郑晓旭1 王政2 孔媛2 李焕1 申
[导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
       霍东杰1  郑晓旭1  王政2  孔媛2   李焕1   申佳云1
         (1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116000)
        (2大连市技师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本研究从中职生的决策角度入手,探究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干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系统研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 跨期决策 延迟

1.前言
        跨期决策是人们在不同时间点产生的损益之间进行权衡,进而做出选择的过程(Frederick,Loewenstein & Donoghue,2002;任天虹,2015),比如保护环境以维持人类发展。从定义来看,跨期决策包括时间、收益两个维度。决策者把“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和“收益”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比较中占优势的选项被选择(江称铭,2018)。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它的两个维度研究侧重点不同。心理学家们开始从个体心理加工机制的角度对跨期决策进行研究(索涛,2012)。跨期决策之所以成为不同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是因为它不仅影响到个人的信用行为(Surachita,2017),还关系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研究发现,个体跨期决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决策对象的属性、决策者本身的认知特质、背景因素三方面(李爱梅,2015)。本文从个体的属性入手,研究中职生跨期决策的特点。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在大连市技师学院随机选取120名中职生参加本实验。所有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无色盲色弱, 无任何精神病或神经病史,均自愿参加。为了避免讨好效应, 简短告知被试根据程序说明反应即可, 测试大约需要10min。随后被试开始跨期决策任务。
2.2实验任务
        要求被试在今天获得的数量较小的奖励和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的数量较大的奖励之间进行二择一的偏好选择。即时奖励为今天可以获得的18、19、20、21元,延迟奖励的获得时间分别为7天,15天和30天,延迟奖励的数量在即时奖励的基础上增加10%-250%(辛媛媛,2015)。每笔即时奖励分别与延迟时间7天,15天和30天进行配对,每组配对下有10笔延迟奖励。30个试次呈现完后,再呈现下一笔即时奖励与30笔延迟奖励组成的试次。4笔即时奖励按递增顺序呈现给被试,共120个试次。
2.3实验程序
        实验包含两个阶段,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练习阶段之前让被试静坐5分钟,使被试处于中性情绪状态。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的程序为:注视点500 ms,然后进行跨期决策任务。被试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做6个trial 的练习。练习trial的结构与正式实验完全相同, 但所用跨期决策任务在正式实验阶段不再使用, 被试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次练习,练习结果不纳入结果统计。正式实验阶段含3个block, 每个block包含120个trial。每个block中120个trial随机呈现。被试每完成1个block的实验后,进行适当的休息,总共大概耗时10分钟。首先在屏幕中心呈现注视点500ms,然后在屏幕左右两侧同时呈现今天获得的即时奖金和延迟一段时间后获得的延迟奖金3000ms。其中,在屏幕的左边呈现即时奖金,屏幕的右边呈现延迟奖金,然后要求被试进行选择。如果被试在3000ms之内没有做出选择,实验自动进入下一个trial。

3.结果
3.1中职生跨期决策特点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中职学生选择即时奖励的平均数量是73.77,选择延迟奖励的数量数43.43,平均反应时是1201.37ms。有的学生120个选项都选择了及时奖励,有的学生则相反,全部选择了延迟奖励,这说明中职生在跨期决策中有着典型的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3.2中职生跨期决策特点

        将选择即时奖励的数量和选择延迟奖励的数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选择即时奖励的数量显著高于选择延迟奖励的数量,t = 5.449,df = 131, p < 0.001。根据t检验结果可以说明中职类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眼前的即时奖励。更享受当下,缺乏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的规划性。

4.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倾向于眼前的利益,延迟满足能力不足,忽视长远的丰厚的收获,缺乏计划性。

参考文献:
江程铭, 谢铠杰.(2018). 跨期选择研究:从单时点结果到多时点结果.心理科学进展,213(5),166-171.
任天虹,胡志善,孙红月,刘扬,李纾. (2015).?选择与坚持:跨期选择与延迟满足之比较.心理科学进展,23(2),303-315.
索涛. (2012).?个体人格特质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学).
李爱梅, 彭元, 熊冠星. (2015). 孕妇更长计远虑?——怀孕对女性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心理学报, 47(11), 1360–1370.
辛媛媛. (2015). 成就动机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学).
Frederick, Loewenstein, &Donoghue. (2002).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0.
Surachita, S. (2017). Inter -temporal choice and its relevance in consumer’s credit   behavior.Applied Behavioral Economics Research and Trends.1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