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中心镇中心中学校,四川 武胜 6384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政治教学开始以学生为主体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形成。为了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确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思维。在本文中,结合高中政治活动式教学问题,给出新课标下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政治;活动式教学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对其科学、合理应用,能促使其效果的发挥。所以,对当前高中政治活动式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给出有效的教学对策,能保证课堂整体效率的提升。
一、高中政治活动式教学问题
(一)实践活动的缺乏
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按照学生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社会生活主题知识,加强对学科知识和生活的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也会促使课程模块的形成。期间,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做出详细分析,为学生提供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方式。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活动情境,将教材上较为复杂的知识表现处理,以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但是,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未对学科的特点进行思考,创建的活动较多,忽视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增加,从而降低教学效率。实际上,教师对问题的启发式教育看做是一种任务,在这种复杂的问题解决方面,学生无法理清思路。同时,教师在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期间,多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合适度等未充分考虑,特别是在课堂设计中,无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师仅要求学生学会探讨,加强对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种方式未给予思维模式训练,对问题的思考缺乏兴趣探讨,在教学中不仅会浪费较多时间,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1]。
(二)活动内容单一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不符合新时期的教学目标,虽然学生都能进来,但获得的教学效果不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同的活动都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促使学生技能的提升,锻炼情感与态度,促使其价值的发挥。但是,如果教学活动较少,缺乏教学目标的设立,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实施。如:教师在对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设计期间,仅追求形式化,未关注其内容。多样化的形式无法挖掘学生思维意识,活动教学也未和教材内容相互结合起来。特别是活动使用的素材一般较为夸张,无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导致其因素,多是因为学生对政治学科素材未认真分析,教学氛围不活跃,无法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三)活动效果不够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下,倡导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逐渐发展下,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强大动力,促使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发展。但是,在进行操作期间,教师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对教材内容演示,学生对其观看,学生缺少参与性,也没有时间积极思考。同时,教师为了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创建的教学活动时间少,不利于教学效率提升。比如:在国际关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时间观看资料,对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冲突进行讲解用图片的方式分析国际关系,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虽然这种教学氛围较为活跃,但是,课程内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得不到落实,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发挥。所以,为了符合新时期的教学标准,需要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思考,利用有效的方法积极解决。
二、新时代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活动式教学对策
活动式教学是将常规的教学作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第二课程和教学范围,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渠道,其活动的开展为教学的过程。高中政治活动式教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整体性,为了符合新时代的新课标标准,需要形成政治认同素养、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公共参与,促使问题的充分解决。
(一)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设立教学目标十分重要,能对整个教学任务进行调节与控制。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期间,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中,要对课堂活动的目的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其具体化,也能对学生的各个能力进行培养。
期间,要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详细分析,保证将学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比如:《经济生活》教学中,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于国家和社会阶层的不同,提出的看法也不同,所以,可以为学生提供辩论活动,设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分析和探讨,对提出的问题详细研究,保证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形成[3]。
(二)保证教学的生活化
为了体现出教学的生活化,主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些生活多为学生熟悉的场景,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进去,也能主动发表意见。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给予充分理解。所以,教师结合课程要求和目标,将其与教学内容相互联系,这样学生兴趣不仅得到激发,也会按照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出适合的活动情境。比如:在《政治生活》教学中,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改变,对教学活动优化设计,使学生进入到社区。结合当前的居民自治制度,学生听取了居民会的意见,介绍了民主管理的各个内容。同时,根据对社区图片展的观察,也体会了社区内丰富生活。学生在和工作人员交流中,能详细分析出基层民主建设情况,学生也会感受到民主生活,指导公民管理权力的使用途径。该教学方式更为新颖,能将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相互结合,学生也能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同时,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开展,也会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体会学习的更多快乐[4]。
(三)促使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为单一的表演、提问和讨论方式,学生无法激发兴趣,无法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期间,需要保证形式的多样化。利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活动方式,保证这种新的设计方式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加强训练,对活动学习的知识进行记忆和反馈,也能促使组织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在竞争中也会增强学生的自身定位。
(四)活动成果的生成化
高中政治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其存在的理论性和政策性都比较强。这些知识和学生实际发展的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会感兴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更有活力,可以为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促使其主体地位的发挥。比如:在讲解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知识期间,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将社会上的一些实际故事渗透进去,如:观看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理解每个人的背后故事,对一个事件的阐述提供不同意见,使学生在不同方向充分发表,并且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五)活动评价的形成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提供有力的评价手段,保证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大支持。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回顾分析,增强学习热情。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如果学生在学习多为负面评价,学习积极性会降低。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各自发表意见,相互探讨,对问题的解决积极性较高,在这种锻炼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也增强了学习信心[6]。
总结:
基于上述的分析,为学生创建有效课程,能保证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能有序、高效实施,促使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也会加强对问题的解决,这样高中政治课堂活动教学效果不仅得以实现,也会使课堂活动更有趣。
参考文献:
[1] 代莉.高中政治学科主题活动式教学实践模式探究[J].魅力中国,2015(1):160.
[2] 何群英.活动教学让高中政治课堂更精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254-254.
[3] 郑洁玲.高中政治学科主题活动式教学实践模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34):73-73.
[4] 黄苏云."微活动"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25):56-57.
[5] 张家如.高中政治议题式"活动课堂"路径探寻[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9):17-21.
[6] 刘虎.浅谈提问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