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效能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李彩银
[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李彩银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民乐中学    5109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名著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章结合作者一线教学实践,简要分析了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重难点,并对此给出了作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

        名著,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个体带着自己的经验来认识、理解书中传递的经验,在碰撞、质疑、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个体的理性能力。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品,其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蕴藏着深刻内涵。如何教师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名著导读教学,那么带给学生的将不单单是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文化视野的拓宽,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也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高对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视度,并探索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名著导读教学质量。
        一、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才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探索欲的激发会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名著导读中,教师要尤为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目前,可以实现该目标的教学途径有很多,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教材内容激发兴趣。随着近几年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名著作品被纳入语文教材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依托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说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根据某一情节设置问题或描绘一段精彩片段,吊起学生的胃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名著文章的阅读兴趣。(2)通过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名著作品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以供人们欣赏,比如说《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将这些名著作品以影视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对其心灵的震撼和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这会成为学生阅读名著很好的驱动力,也是提高名著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授之以渔,提高学生名著阅读能力
        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远比将一大堆整理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有意义,阅读方法可以伴随学生一生,使其终生受益。灌输式教学则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精读和略读两种,所谓精读,就是针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或名著文章进行细细品读,阅读过程中要仔细揣摩利益构思、欣赏秒词佳句,以此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解读,在拓展文化视野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品质。而所谓略读,就是快速浏览作品中的非重要环节,没必要咬文嚼字、锱铢必较。例如,在读《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名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作品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精彩片段就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其他相对而言不重要的环节就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如果学生没有做阅读笔记的习惯,那么对名著的阅读也只是走马观花,很难对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所以,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将阅读中看到的经典名句、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讲究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活力
        阅读活力是维持学生长期开展名著阅读的关键因素,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而言,名著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失去了阅读活力,那么原本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杜绝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名著阅读时,教师应围绕文学名著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说,举办名著阅读大赛或者以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读书沙龙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并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写阅读汇报表,让学生记录自己这段时间的名著阅读量以及阅读体验。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并给予表现好的小组一些奖励。这样一来,便可以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名著,久而久之,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斯蒂夫爱伦认为阅读名著可以带来三个好处:第一,名著开阔你的眼界。第二,名著助你成长。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通过阅读名著,我们获得文化的熏陶,并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名著传递的是人生会遭遇到的问题,每个阶段的人生都可以从名著中找到相似的情境,在这个层面上说,每个人读名著都有不可忽略的价值。名著还具有常读常新的特点,拥有不同生活经验的读者从中得到的启示也不同。名著是语文知识的源泉,它不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可以陶冶人类的的情操。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的教材当中才会增添名著阅读这一章节,因为读书尤其是名著,不仅可以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部分中学阶段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都很弱势,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成绩的高效化是十分不利的。语文是一个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阅读作为重要环节,它是学生积累语文要素、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尊重学生多样性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名著中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而言之,古今中外名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加上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基础也参差不齐,我们应思考多渠道去拓展名著导读的途径与方法。如果将“名著导读”教学真正落在实处?本文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读书,让他们学会在阅读中拓宽文化视野,增加知识底蕴,提升理解鉴赏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要有目的性的、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识别文章的精华,其中“名著导读”就可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名著导读教学效能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文章给出的只是未来教学活动改革和创新的大致方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结合名著内容和学生个体的特点,采取最佳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效果稳步提升,为学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资料:
[1]宋桂林.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8(29):67-68.
[2]宋晓静.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名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课题批准号:JKY2941
主持人:李彩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