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清
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52
[摘要]基于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效率参差不齐的状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在线任务;形成课前-课上-课后的教学资源整合;积极发挥小组成员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多元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在线学习的互动热情,促进学生元认知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在线学习环境 学习动机 小组学习 多元评价
一.基于疫情在线学习发现的问题
(一)长期在线学习引发的学习不适
疫情期间,在家、在线上学使传统课堂的师生、生生、师校、生校分离。长时间的在家在线教育,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反感软件控制自己。另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看客心态。
在这种分离式教育下,教师如何做好在线教育的导学工作,激发学生在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迫切性
站在孩子角度,细想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本身是对学生个人以往的认知习惯、学习风格等挑战。作为教学引导者的老师,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在线学习模式,主动改变教学思维,思考如何积极“生发”学生学习内动力,让学生每天早早等待上课,而不是被老师催着上课。
笔者作为区微课制作教师,承担五下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的微课设计,录制。在结合部编版教材学本·语用双线理念,进行文本解读之余,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积极思考文本与学生兴趣的连接点,寻找学生生活经验的落脚点,思考如何通过任务设置让学生明确学习环节,创设隔空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有趣”的听说读写实践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通过在家听课中得到集体互动反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在线自主学习习惯。
二、创设“生”动在线情境教学
(一)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聚焦学习任务,系统教学内容
空中课堂的教学,就知识容量,没有折扣,但是受客观条件影响,知识传输过程的可变性,使得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落实不容乐观。为防止学生思想“掉线”。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细化和整合,并规定任务完成所需时间,在知识衔接中注意前后联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动起来。
例如,在进行新课开始,我先放出一张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并在导图中拓展出两个新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在新旧知识的系统体系下,让学生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目标,并细化子目标,在听说读写中提升语用能力。在具体操作中,我会注意提示语的使用,在每一个任务设置后,提醒学生思考时间,提供自主学习支架。
例如板块1:
请在文中第4-15自然段中,圈划出描写“我”和祖父之间互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1.把这些词句反复读一读;
2.体会“我”和祖父玩闹时的心情。
3.比一比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和联系?
(二)文本呈现情境化,师生对话多样化,吸引学生在线注意力
在《祖父园子》这篇课文中,笔者抓住“复沓”这一语言表达形式,进行语用实践。
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一语言运用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笔者基于五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注重故事情节的心理特征,对文本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形式整理。
第一步,在文章中,关于祖父与“我”之间的故事,详略不一,散落在文章中,笔者将其选出来,并进行视觉重组,逐行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
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
我也抢过来浇菜;
祖父大笑起来,
我也跟着笑了……
通过将长文章变成短诗,并且带着学生进行师生角色朗读,隔空互动,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了与老师合作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且在一遍又一遍变化形式的朗读中,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形式美。
第二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种语言复调美的好处,去写下自己读后的心情,体会(在此过程中提醒思考时间)。
第三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用复沓的手法,发挥想象,二次创作,祖孙二人在园子里,还会做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读—说—读”的过程,带领孩子从课本已知到自己练想,由扶到放,基于文本,又拓宽文本,从文本中读进去,又从文本中读出来,实现了由阅读输入向写作输出的转换。在课堂问题的创设中,我不仅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避免他们的畏难情绪,而且积极创设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当学生在家学习时,当他们将课文所学的复沓形式和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作出一首小诗,加以反复朗读时,不仅再次巩固了复沓这一语言形式,也增强了对课文中祖孙二人情感理解。
(三)注重问题意义性,及时训练与反馈,保持课堂持久探究力
在整个学习环节中,要关注线上教学提出问题的意义性,教学形式减少花样,但围绕目标和方法的学习要“以不变应万变”,帮助学生不断熟练运用,教师在可控范围进行实施干预,引导。
课堂上,我通过前两个板块的指导学习后,三、四板块的课文学习则鼓励学生借鉴前两个板块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进行借物抒情方法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借景抒情的迁移学习。
其实,这样的铺设,也为他今后进行《呼兰河传》的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实现“授之以渔”的检测。
例如板块三:
1.找一找,文中其他描写“我”内心感受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句。
2.读一读,这些描写中是否有“复沓”的句式,圈画出来。
3.品一品,作者在语言表达上还有哪些手法,
请在旁边做好批注。
板块四
1.找一找还有哪些运用到“借景抒情”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描写中是否有“复沓”的句式,
圈画出来。
3.品一品,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什么,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请在旁边做好批注。
图2 :师生互动在线批注
在整堂课课的学习中,我反复强调两大学习工具(方法)的落实,带动学生学习习惯(思维)的培养:第一是思维导图的生成,第二是课本批注的落实。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一节课的听—说—读—写,每一步都实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
当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手把手教到自己独立有目的,有方法地读,自觉形成做批注的习惯时,经历过这样的学习体验,整理出属于学习心得后,学生内心对于文本阅读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图3:学生课堂笔记(课后整理)思维导图展示:
三、搭建在线学习环境,发挥学习小组课内外协同作用
在线学习环境的搭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线学习所需的课件,多媒体设施,交流软件的硬件配套,即情境性系统,另一方面就是在线学习中小组内共同达成的规则,分工等软文化,即氛围支持系统。
(一)关注课前-课上-课后,三环联动环环互助
结合疫情阶段在线教学特点,在直播课程中采用交互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前任务预习 + 课中翻转课堂(钉钉直播 + 钉钉群全程互动)+ 课后作业、讨论、反思”的三环联动教学方式。图4为三者联动教学过程导图。
图4: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方式导图
直播课程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学设计的问题化学习,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提出概念—案例应用—主题讨论—应用实践”的六步思路展开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知识点之间的纽带,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目标性、主动性和条理性。
(二)云小组,同伴助学,创设“自由补充发言”机制
线上互助学习和线上互动协作是网络学习云小组的两个基本功能。小组成员是班级已经成立已久的体育打卡小组,由老师统筹组长,组长督促组员。小组成员可在钉钉群提问、讨论、交流,也可以在课后关于学习进行交流,实行小老师制管理。
线上互动协作功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化主题为学习任务,借助线上媒体进行远程协作、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和学习创作,共同完成主题化、项目式的学习任务。
在线学习小组中提倡自由补充发言机制,鼓励学生针对同一话题,利用在线模式,当一个同学进行讲解时,其他同学可在视频下方留言,不仅活跃课堂氛围,并且能够在不打断发言同学的情况下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
学生在云小组群里互动协作,完成的作业,通过全班投票之后可以发布在班级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展示,转发浏览。
图5:在线学习环境下“自由补充发言”机制流程图
(三)多元评价模式“生”发学习元认知
1.师生互评
教师通过查看预习作业、批改课后作业来达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反馈。教师在评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语音、批注评论,指出作业中的优缺点,学生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自行修改作业或与教师私信探讨后重新上传,此种方式能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课程遵循创生取向原则,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解决,结合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并优化课程案例。如一个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参与投票问卷活动来达到对本单元教学活动评价的目的。学生在填写投票问卷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满意度以及给教师提出合理意见,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适时地去调整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2.同辈互评
在线学习期间,学生的学科考核成绩分为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个人考核包括学生出勤成绩、课堂互动成绩、作业成绩和测试成绩,主要由教师评价及系统自动统计量分,占总考核成绩的60%。小组考核主要体现在学生分工合作成绩、作品成绩和展示成绩上,由其它小组和教师统一评分,占总考核成绩的40%。
4.自我评价
在线学习期间,每天学生均可从预习—课堂—课后作业进行自我评价管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量化表格对自我阶段性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并且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形式进行课堂知识的自我建构,在知识建构中对自己是否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元认知管理策略的形成。
结语
疫情期间,数月全国范围内的在线学习,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习空间,而且对教学形态和生态提出新挑战。教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如何促进教与学、从他律到自律、如何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融合?如何真正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以上问题均为教育者在后疫情时代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也为教师转变观念,采取行动指明方向。
通过经历这次在线教育,进行教学设计,微课录制,课上互动,课后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反馈,笔者总结出疫情教育下,在线教育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是寻找内生动力,疫情期间的分离教育使得教师与学生不能够面对面交流,所以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积极性。第二是协同学习,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第三是充分互动,拓宽师生,生生参与活动的内容,翻转师生角色,鼓励小先生制度,发挥学生自治小组的力量,只有不断让学生感受到互动性,才能获得重视感,并在努力中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于景存.战“疫”中的云端课——《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多元一体化教学实践[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5):5-9.
[2]熊剑.在线学习环境下小组学习的协同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5):24-29.
[3]熊剑.在线学习环境下的协同知识建构:师生关系解构及教师角色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5):13-23.
[4]熊剑.在线学习环境下的协同知识建构:互动质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