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江晓丽
[导读] 当今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水平逐步提升,信息技术网络化的高度普及的时期
        江晓丽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266108
        摘要:当今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水平逐步提升,信息技术网络化的高度普及的时期,而就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遍布的环境下,也要求在社会中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能够基础掌握网络信息应用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就可以着手学习关于信息技术网络化的知识了。基于此,以下对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校本课程;开发
引言
        现阶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需要自主学习环境,如互联网环境、信息技术软件、信息技术系统、微课模式等等,还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积极帮助学生在创新教学环境中适应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一、学生搜集资料并自主探究
        一个高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学生配合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先且最快的让学生们掌握的便是自主学会搜集资料,可以是与主修课程相关的,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生们搜集资料的过程便是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的过程,如果在搜集中出现了难题,第一时间也会是积极地采取解决办法,并不是失去了继续搜索的兴趣。故而初中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时,应根据学生们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发布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们按照本身想法去完成。比如说,在信息技术校本这一课程里的“信息获取”这一章节,教师便可以在初步教学或者复习巩固的过程中,将其与学生们正在学习的语文课知识相关联,就像学生们正在学习的周敦颐的《爱莲说》,语文教师会在课堂上逐句分析并帮助学生理解全篇文言文,但是如果有学生对作者并不熟悉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包含的思想感情,那么只要学会自主搜集有关周敦颐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的资料,那么就可以轻松地了解全篇《爱莲说》。这也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充分掌握并理解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另一方面更是锻炼了学生们搜集资料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总的来说,每个课程都有其相关联的地方,信息技术课程更是与各科息息相关,所以教师更应该激励学生们自主创造的动手动脑能力,为深层次的网络学习奠定基础。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用任务驱动法
        存在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尚未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教学模块,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切实的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使学生们位于问题情境并能自主完成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教学方式。若将任务驱动 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不会在研讨的过程中摸不着头脑,之后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驱动教学并没有将学生固定于某一种形式,而是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拓展其知识层面,进而达到独立且高效的学习效果。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依然会出现难以避免的问题,例如学生对所处环境无兴趣,故而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便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把目光放于学生的层面,就可以轻易地了解到学生们真正所感兴趣的,那么在布置任务时,恰当地与学生们的兴趣相关联,便会激发学生们在实际解决问题时的动力,教学难题也迎刃而解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网络资源的管理,当今的网络资源虽然丰富可无用的资源比比皆是,所以教师所发布的任务应该为学生们指明方向,起到至善至美的实效。
三、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的初中教学仍然对一些副科课程例如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偏见,即使是信息技术教师也将此课程没有看得足够重要,依旧觉得这是一门无关紧要,与学生们考试无关联的副科,以为此课程的设置只是一个摆设,如果在此课程上布置学习作业便是耗费了学生们学习主科的时间,情愿将本是此课程的上课时间让给主科教师,更甚于此,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时间,让学生们划划水,了了结束课程相关内容,这也会使学生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也不会把此课程放于心上,更别提从中学到知识了。因此,若想让学生们增长和拓宽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视野,首先是信息技术教师转变自身对此课程的传统观念,完全的重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目标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要让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落得浪费的结果,其次,要求学生在学习此课程的时间内,开发脑筋,活跃状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不要置之不理,此课程并不是一个空瓶,而里面装满了学生们可以获得的知识,可以获取的能力,它不仅仅能对学生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也能锻炼学生们在解决问题中独立自主的探索能力。这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合作,最终目的依然是使学生们学会基本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网络检索资源的获取,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乐趣,获得更大的潜力。
四、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每一个教师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秉承着重视,提高且发展人的能力即“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而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就应该让学生们拥有的是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要时刻给学生们灌输独立学习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便需要适当加入学生们独立完成的环节,积极促进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开展新闻热点的调查研究,让学生们就这一话题来充分使用互联网资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着手调查,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无论是简易的搜索还是复杂的检索都十分有技巧性,也会慢慢产生自主学习的想法进而养成习惯,便会重视这一门信息技术课程。
结束语
        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歇,放眼可见,未来便是一个完全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时代。所以在初中的信息教学中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大量接触相关于网络技术的问题,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应对教学模式,将学生们的网络学习发展其最优化,也会对学生们的今后学习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芬芬.初中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1):41-43.
[2]周勇.初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1):8-9.
[3]张和清,张恒.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助力中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7):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